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涸泽的意思、涸泽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涸泽的解释

(1).干枯的湖泊。《管子·水地》:“故涸泽数百岁,谷之不徙,水之不絶者,生 庆忌 。”按, 庆忌 ,传说中的水妖。《韩非子·说林上》:“子独不闻涸泽之蛇乎?泽涸,蛇将徙。” 元 贡奎 《同朱克齐蒋教授游大梵寺》诗:“涸泽飢鹰恋,高空独雁飞。” 清 唐甄 《潜书·大命》:“鱼在江河,则忘其所为生;其在涸泽之中,则不得其所为生;以江河之水广,涸泽之水浅也。”

(2).将湖泊的水排干。《文子·上仁》:“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淮南子·主术训》:“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 高诱 注:“涸泽,漉池也。”《广弘明集》卷十五引 南朝 梁 王僧孺 《礼佛唱导发愿文》:“焚林涸泽,走犬扬鹰,穷 郑 卫 之响,极甘旨之味。”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涸泽的汉语词典释义

一、核心释义

“涸泽”指干枯的湖泊或沼泽,由“涸”(水干枯)与“泽”(聚水之地)组合而成,强调水域因自然或人为原因完全失去水分后的状态。其含义可细分为:

  1. 字面义:干涸的水域。如《淮南子·主术训》载:“不涸泽而渔”,指不排干池水捕鱼(破坏生态平衡)。
  2. 引申义:比喻资源枯竭或处境困窘。如“财力涸泽”形容经济资源耗尽。

二、字源与结构分析

三、经典用例与语境

  1. 生态警示:

    《吕氏春秋·义赏》云:“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其中“竭泽”与“涸泽”同义,警示不可贪图短期利益。

  2. 文学意象:

    唐代杜甫《北征》诗:“溪谷少人民,涸泽唯蒿莱”,以干涸沼泽的荒凉景象隐喻战乱后的民生凋敝。

四、权威参考来源

释义综合引自以下汉语研究工具书:

五、现代应用提示

当代语境中,“涸泽”多用于书面语或成语,如“涸泽而渔”被纳入环境保护议题,警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网络扩展解释

“涸泽”是一个汉语词语,具有两层主要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1. 名词性:指干枯的湖泊()。例如《管子·水地》中提到“涸泽数百岁”,描述湖泊干涸后长期未恢复的状态()。
  2. 动词性:指排干湖泊的水(),如《孟子·滕文公下》中“涸泽而渔”,比喻过度索取资源的行为。

二、引申与用法

三、综合释义

“涸泽”既可用于描述自然现象(如干枯的湖泊),也可引申为资源枯竭的警示。其出处涉及《管子》《孟子》《韩非子》等多部典籍,体现了古代对生态与资源的思考()。

如需更多例句或历史典故,可参考、5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百花凋零白身伴食中书拔山背盟常有尺幅千里摧勒大行人颠毛鼎贼冻合堕坏愕惧阜盈管响古龙国步国记洪轨滑甘胡伦课绛河记当赍勑惊才绝艳进事九圣涓尘控连掠立两岐沴孽麦垄毛葫芦军媢嫉媒染麪花普陋茹抢金凄凛轻毕轻量级然脐认状润屋少雏申辩生伦适尔署劵说堂随高就低岁寒贪惏桃虫阗拥五怖相思债哓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