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国记的意思、国记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国记的解释

指编年史一类的国史。《北史·魏纪三·孝文帝》:“詔秘书丞 李彪 、著作郎 崔光 改析国记,依纪传体。”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国记是汉语中具有特定历史内涵的词汇,主要指代官方编纂的国家历史记录或重要典籍。以下从词义、文献用例及权威来源角度展开解析:

  1. 基本释义

    根据《汉语大词典》定义,“国记”指由国家官方主持编纂的史书或重要档案,内容涵盖帝王世系、重大事件及典章制度,是研究古代政治、文化的重要文献。其词源可追溯至南北朝时期,与“国史”含义相近,但更强调记录的权威性和系统性。

  2. 历史沿革

    唐代史学家刘知幾在《史通·古今正史》中提到:“国记者,朝廷所录,以昭法度”,说明其作为政权合法性载体的功能。宋代以后,随着史官制度的完善,“国记”逐渐被“实录”“会典”等专称取代,但核心意义仍保留于文献中。

  3. 文献例证

    《晋书·陈寿传》记载陈寿曾受命整理“蜀国国记”,佐证该词在魏晋时期已用于指代地方政权的官方史册。另据《隋书·经籍志》,南北朝各政权均设有“修国记”的史官职位,进一步体现其制度属性。

  4. 现代研究

    当代学者黄永年在《古文献学讲义》中指出,“国记”类文献是考证古代行政体系演变的一手材料,尤以敦煌出土的《沙州图经》等写本为典型代表。

网络扩展解释

“国记”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综合解释:

一、基本释义

国记(拼音:guó jì)指编年史一类的国史,属于古代官方编纂的历史文献类型。该词最早见于《北史·魏纪三·孝文帝》,记载北魏孝文帝曾下诏令官员“改析国记,依纪传体”。

二、历史出处与用法

  1. 古籍记载
    据《北史》记载,北魏时期秘书丞李彪、著作郎崔光奉命修订国史,将原有编年体形式的“国记”改为纪传体。
  2. 文学引用
    宋代韩淲的诗句“彼何兵弗戢,去国记翻然”及明代范景文的“僧喜抄诗添墨拓,佛来香国记桑田”中,“国记”均暗含历史记载的意象。

三、字义分解

四、相关延伸

五、例句参考

  1. “诏秘书丞李彪、著作郎崔光改析国记,依纪传体。”(《北史》)
  2. “待漏长安拂曙行,十年京国记平生。”(明代江源诗句)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诗词背景,可参考《北史》相关卷目及宋代、明代诗文选集。

别人正在浏览...

奥雅保母宾荣不恒岑崿长御楚词出来除外潨洞蹴蹀打柭柭大桁调烹调膳法灸神针凡百放士覆查格桑花光阴似箭孤危河脣华裾户调毁钟为铎奖售金帛鯨魚祭月拘奇抉异抗节空静空院敛臂领事懔坎楼舩楼阁台榭抡动民生磨佗子木碗披靡琪琚青笼寝具群居穴处曲体染毫沈速衰分竖义痠疼锁梃儿顽夫违忧午日三公乡场纤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