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冻合的意思、冻合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冻合的解释

犹言冰封。《晋书·慕容皝载记》:“ 皝 将乘海讨 仁 ,羣下咸諫,以海道危阻,宜从陆路。 皝 曰:‘旧海水无凌,自 仁 反已来,冻合者三矣。昔 汉光武 因 滹沱河 之冰以济大业,天其或者欲吾乘此而克之乎!’” 唐 李益 《盐州过胡儿饮马泉》诗:“从来冻合关山路,今日分流 汉 使前。” 宋 苏轼 《雪诗》之一:“石泉冻合竹无风,夜色沉沉万境空。” 明 钱澄之 《三一上人雪竹歌》:“叶上离离雪不动,普天冻合无风吹。” 清 陈维崧 《东风第一枝·丁巳元日大雪是日迎春》词:“白茫茫冻合乾坤,不辨春来何处。”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冻合”是汉语中描述低温环境下物体凝结状态的复合词。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商务印书馆)解释,“冻”指液体遇冷凝固,“合”表示完全、整体,组合后表示因寒冷而使物体完全冻结成一体。该词常见于文学作品中,如唐代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瀚海阑干百丈冰”,虽未直接使用“冻合”一词,但描绘的正是这种冰层凝结的自然现象。

从语言学角度分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华书局)指出,“冻合”属于动词性短语,多用于描述江河封冻、土地板结等自然现象,如《齐民要术》记载的“冬至后冻合,可蓄水灌溉”即典型用例。现代汉语中该词仍保留着描绘严寒景象的功能,常见于气象报道和地理文献,例如“西伯利亚寒流导致黑龙江江面冻合”等表述。

网络扩展解释

“冻合”是一个汉语词汇,通常用于描述寒冷气候下水面或地面完全冻结的现象,属于较为文言的表达。以下是其详细解析:

一、基本释义

二、出处与用例

  1. 历史文献:
    《晋书·慕容皝载记》中记载“自仁反已来,冻合者三矣”,描述海水因严寒多次冻结的现象。
  2. 古典诗词:
    • 唐代李益《盐州过胡儿饮马泉》:“从来冻合关山路”;
    • 宋代苏轼《雪诗》:“石泉冻合竹无风”;
    • 清代陈维崧词中“冻合乾坤”形容天地被冰雪覆盖。

三、现代用法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多出现于文学创作或历史研究,用于描绘极寒场景或隐喻凝固、停滞的状态。例如:“寒冬腊月,湖面冻合如镜”。

四、注意事项

别人正在浏览...

白分宝钗跸御不经之谈察事宠盛醇漓蹈矩倒口大仙峰胁覆狱过嘴禾王鸿等厚货毁撤回军挥墨浇洗家生奴揭牌儆励矜泰寂若死灰沮服叩刀跨边款率昆夷拦子马连卷连战皆捷厉精为治林扉龙象会峦峤目连戏儜拙胼胝手足瞟一眼贫伧嚬眉起第清醴求容确然沙沙声生降神经石楠手本守命涛濑吐根务本抑末雾叠侮剧小喽啰小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