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脐的意思、然脐的详细解释
然脐的解释
《后汉书·董卓传》:“ 吕布 斩 董卓 ,尸之於市。天时始热, 卓 素充肥,脂流於地。守尸吏然火置 卓 脐中,光明达曙。”后以“然脐”为奸佞可悲下场的典实。 唐 杜甫 《郑驸马池台喜遇郑广文同饮》诗:“然脐 郿坞 败,握节 汉 臣回。” 宋 王安石 《和王乐道<烘虱>》:“然脐 郿坞 患溢世,焚寳 鹿臺 身易货。” 清 宋琬 《诏狱行》:“神奸脱距竞葅醢,亦有然脐当路衢。”
词语分解
- 然的解释 然 á 对,是:然否。不然。不以为然。 以为对,答应,信守:然纳(以为对而采纳)。然诺(许诺,信守诺言)。 这样,如此:当然。然后。然则。 表示一种语气(.表决定,犹焉,如“寡人愿有言然”;.表比拟,
- 脐的解释 脐 (臍) í 肚子上脐带脱落的痕迹。脐带是胎儿肚子中间连结母体胎盘以吸取营养的管子:肚脐。 螃蟹腹部下面的甲壳:尖脐(雄性)。团脐(雌性)。 笔画数:; 部首:月;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然脐”是汉语中一个较为罕见的古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与人体部位及燃烧行为相关,具体释义如下:
注音与基本解释
然脐(rán qí),字面指“燃烧肚脐”,引申为因身体脂肪燃烧而导致的自焚现象。该词常用于历史典故中,特指人体腹部脂肪遇火燃烧的状态,具有强烈的形象化表达效果。
出处与典故
- 《后汉书·董卓传》记载:“卓素充肥,脂流于地。守尸吏然火置卓脐中,光明达曙。”此典故描述东汉权臣董卓死后被点燃肚脐脂肪的情节,“然脐”一词由此成为暴虐者结局的代称(《后汉书》中华书局点校本)。
- 《汉语大词典》第七卷(商务印书馆,2001年)收录该词条,释义为“以人脐为烛而燃烧”,强调其比喻暴毙或不得善终的象征意义。
用法与演变
该词多用于文献与诗词中,如宋代洪迈《容斋随笔》提及“然脐之祸”以警示权贵,清代顾炎武诗中亦用“董卓然脐照雒城”暗喻政治腐败。现代汉语中多作为历史典故引用,罕见于日常用语。
相关文献参考
- 许慎《说文解字》释“然”为“烧也”,释“脐”为“胷(胸)下骨也”,构成词源依据(《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 《辞源》(第三版,2015年)标注其属历史特定用语,建议结合上下文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然脐”是一个源自历史典故的词语,其含义与东汉权臣董卓的结局相关,主要用来比喻奸佞之人的可悲下场。以下是详细解释:
词义来源
- 典故背景:据《后汉书·董卓传》记载,董卓被吕布诛杀后,尸体被弃于市集。因他体型肥胖,守尸官吏在其肚脐中点燃火芯,油脂燃烧直至天明。
字面与引申义
- 字面含义:“然”通“燃”,即燃烧;“脐”指肚脐。字面意为“在肚脐处燃烧”。
- 象征意义:后多用于形容作恶多端者最终自食恶果,结局悲惨。例如杜甫诗句“然脐郿坞败”,王安石“然脐郿坞患溢世”均借此典故批判奸佞。
文学引用
- 该词常见于古典诗文,强化了“恶有恶报”的道德警示,成为传统文化中批判权奸的典型意象。
“然脐”通过董卓之死的具体场景,抽象为对奸恶者的讽刺与警示,兼具历史叙事与道德训诫的双重功能。
别人正在浏览...
安贴白日百戏保健站北伐军柄用不顾大局草立钗佩馋扠出纳之吝春色满园楚乡大牢饏淡大始鹗爪烽爟風檣陣馬犷狉惯于果毅蛊事豪猪鞾火主胶溺骄盈畸节麂鹿计帐鞠躬屏气隽乂坑降力挫凛坎六霙买爵贩官卖务场毛样眉棱骨内学努劲儿泡鱼凭愚铺排祛妄稔泰入朝沙墀沙縠闪倐试习售用头疼讬词斡鲁朵吴富体纤堕献疑小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