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昔日宫室胜景如今已成为庄稼地而发出的慨叹。 宋 委心子 《新编分门古今类事·谶兆门上·丘墟之象》:“ 昭宗 末年, 长安 役人取石於内苑起山,崎危屈曲,有若天成……后 巢 寇入京,焚灭殆尽,悉为瓦烁狐兔穴矣。游者有禾黍之伤。”参见“ 禾黍 ”。
“禾黍之伤”是一个成语,主要表达对故国或昔日繁华景象消逝的哀叹,具体解释如下:
该成语出自宋代委心子《新编分门古今类事·丘墟之象》,描述唐朝末年长安宫殿被毁后,游人目睹废墟沦为狐兔巢穴和农田时的感伤。
部分资料(如)提到该词也可形容农作物受灾,但此用法较少见,主流仍以“故国之思”为核心。需结合语境判断具体含义。
如需进一步了解典故细节,可查阅《新编分门古今类事》原文或相关历史文献。
《禾黍之伤》是一个成语,意为庄稼遭受灾害,禾苗受到破坏。这个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它们分别是「禾」和「黍」。
「禾」的部首是「禾」,它由3个笔画构成。而「黍」的部首是「禾」,它由13个笔画构成。
成语「禾黍之伤」出自《诗经·秦风·蒹葭》一诗中的一句「无忝尔所生,无贱尔所养。禾黍是谷物的代表,是农民的生活依赖,因此,禾黍之伤指庄稼受到灾害,影响人们的生活。
繁体字中「禾」和「黍」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
在古时候,「禾」的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它的上部分有两个小竖形状,下部分与现代写法相同。而「黍」在古代的写法为「黐」,它的上部分是一个镰刀形状,下面是「禾」的部首。「黐」一词在现代已经很少使用。
他们家庭遭遇洪水,庄稼田里充满了禾黍之伤。
禾苗、禾本科、禾木、禾杆、禾秆、黍稷、黍秀、黍离、黍耳、黍米
庄稼损害、谷物受害、农作物破坏
庄稼丰收、禾黍茂盛、谷物丰满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