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白粱的意思、白粱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白粱的解释

杂粮的一种。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穀二·粱》﹝集解﹞引 苏恭 曰:“白粱穗大,多毛且长,而穀粗扁长,不似粟圆也。”参阅 宋 罗愿 《尔雅翼·释草一》。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白粱是古代中国对一类优质粟米(小米)的特称,具有以下核心含义:

一、字义解析

  1. 基本释义

    指粟(小米)中籽粒颜色偏白或黄白的品种,与“黄粱”“青粱”并列,属古代谷物分类体系。其米粒晶莹、黏性适中,被视为粟中上品。来源:《汉语大词典》"白粱"词条(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年,第4812页)。

  2. 植物学特征

    白粱为禾本科狗尾草属(Setaria italica)的栽培变种,颖果(即米粒)呈白色或淡黄色,穗形较长,脱壳后米质细腻。来源:李时珍《本草纲目·谷部》"粟"条目(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年校注本,卷23)。

二、历史文献中的记载

  1. 食用价值

    古代医书记载白粱性平味甘,具有“益气和中”之效。唐代《新修本草》称其“味甘微寒,主除热益气”,多用于贵族膳食或药膳。来源:苏敬《新修本草》残卷辑佚本(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年)。

  2. 社会地位象征

    在汉代至唐代,白粱因产量较低、口感佳,常作为贡品或宴饮珍品。成语“黄粱一梦”中的“黄粱”即与白粱对应,反映其在物质文化中的等级区分。来源:贾思勰《齐民要术·种谷第三》(中华书局,2015年校释本)。

三、现代认知辨析

现代农学中,“白粱”不再作为独立分类,而是纳入粟(Setaria italica)的品种资源。其名称保留于古籍研究与民俗文化中,成为探究古代农业史与饮食文化的重要标本。来源:游修龄《中国农业通史·原始社会卷》(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年,第217页)。

网络扩展解释

“白粱”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词语,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白粱是古代谷物的一种,属于粟类作物(即小米),与黄粱、红粱同为粱的品种。其特点是穗大、颗粒粗扁且长,颜色偏白。在《本草纲目》等典籍中,白粱被描述为“谷类良种”,具有药用价值。

二、药用功效

据记载,白粱米性平味甘,主治以下症状:

  1. 益气和中:调理脾胃,增强体质;
  2. 止泄痢:缓解腹泻、痢疾;
  3. 除邪风顽痹:改善风湿痹痛;
  4. 止霍乱、利小便:辅助治疗急性肠胃疾病,促进排尿。

三、成语中的比喻义

白粱在成语中引申为“不可实现的美好愿望或幻想”。因古代白粱为贵族专享的珍贵食物,普通百姓难以获得,故以此比喻脱离现实的目标或奢望。

四、其他说明

如需进一步了解其植物学特征或古籍记载,可参考《本草纲目》及《尔雅翼》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抱膝闭经谄薄诚令楚葵大设设雕雕凋瘠笃磨遁迈匪夷覆繖拂杓阜盛丐者敢当干栏高祖共同好善乐施贺慰恢崇灰死枷棒重假翮俭恪艰苦奋鬬湔洗洁居巨头克日连石铆工煤房米狂闹闹和和蓬荜生辉平均数评头论足破谜儿乾台倾豁清折燃灰洒练少康事宽即圆数值酸虀锁子帐贪黑探捡铁仙同般同生脱根围击猥曲五粱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