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员的意思、常员的详细解释
常员的解释
(1).固定的名额。《魏书·官氏志》:“长德职比中散大夫,无常员。”《新唐书·来济传》:“妃有常员,今别立号,不可。” 宋 曾巩 《<唐令>目录序》:“《唐令》三十篇,以常员定职官之任。”
(2).一般的官员。 宋 秦观 《代蕲州守谢上表》:“荷先帝之误知,繇常员而擢用。”
词语分解
- 常的解释 常 á 长久,经久不变:常数。常量(亦称“恒量”)。常项。常任。常年。常驻。常住。常备不懈。 时时,不只一次:常常。常客。时常。经常。 普通的,一般的:常识。常务。常规。常情。常人。平常。反常。 姓。
- 员的解释 员 (員) á 人,工作或学习的人:员工。教员。演员。动员。复员。司令员。 指团体组织中的人:成员。团员。党员。会员。 周围:幅员辽阔。 量词,常用于武将:一员小将。 员 (員) ú 增加。 表示语
网络扩展解释
“常员”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一、基本释义
-
固定的名额
指官职或职位中设定的人员定额。例如《魏书·官氏志》记载:“长德职比中散大夫,无常员”,说明某些职位未设固定编制。唐代《新唐书·来济传》也提到“妃有常员,今别立号,不可”,强调妃嫔名额的固定性。
-
一般的官员
指普通或常规的官吏。宋代秦观在《代蕲州守谢上表》中写道:“荷先帝之误知,繇常员而擢用”,此处“常员”即指普通官员身份。
二、补充说明
- 现代引申义:部分现代词典(如查字典网)将其扩展为“长期在某个组织任职或居住的人”,但此用法较少见于古籍。
- 构词解析:
- “常”表示固定、常规,“员”指人员或成员,组合后强调编制或身份的稳定性。
三、应用示例
- 古籍例:宋代曾巩《唐令目录序》提到“以常员定职官之任”,体现官职编制的规范性。
- 反义概念:如“无常员”表示无固定编制,见于《魏书》记载。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魏书》《新唐书》等古籍原文,或汉典()、沪江词典()等权威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常员(cháng yuán)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意思是指常常出现在某个团体或组织中的成员。
基于拆分部首和笔画,我们可以把常员拆分成两个部分。常字的左边是“巾”,右边是“长”,共有11个笔画。员字的左边是“口”,右边是“艮”,共有8个笔画。
常员一词来源于中国古代的官制。汉朝的官吏一般可分为常员和候补员两类。常员就是指常常在官职中任职的人,而候补员则指等待接替常员职位的人。
在繁体字中,常员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可能与现代有所不同,但在历朝历代,常员的字义没有发生过大的变化。
以下是一个例句:“他是我们团队的常员,一直负责项目管理。”
与常员相关的组词有:常任、常住、常有等。
常员的近义词包括:常客、常驻、常在等。
反义词可以是:候选员、外来员等。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榜簇表彰碧泪长袖称赏储后怱卒当梁登庸调亭地角恶知识发号吐令風風雅雅葛仙米共飨孤儿救祖记故叶酣歌醉舞韩香晦迹颒濯检料家下人吉帖舅老爷久悬不决拘役贶遗率杀美言门匠劈口瓶窑琵琶亭千夫所指齐鸡开府轻矫秦艽齐山客人穷智短善财上膘善事设储时当誓死不屈授位爽笏霜蕊水皮儿说三道四暑天书味松壑算法算起来枉帆望路狎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