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污秽的痕迹。指过去的缺点、错误。 唐 元稹 《沂国公魏博德政碑》:“能不杀副大使,且许吾取天子恩泽,洗汝痕秽,使千万众知君臣父子之道,从我乎?”
“痕秽”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含义
由“痕”(痕迹)和“秽”(污秽)组成,字面指污秽残留的痕迹,比喻过去的缺点、错误或不良影响。
二、详细解释
三、使用场景
四、补充说明
该词现代使用频率较低,多保留在特定语境或学术讨论中。如需更完整释义,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古籍注解。
痕秽是指留下的痕迹或污垢,是一个形容词。它可以用来形容事物上的污渍、脏乱不洁或不干净的状态,也可以用来形容人的思想、行为或品德上的败坏和不正之处。
痕秽的部首是疒(病疾),拆分出来的部首是疒加上贝(贝壳)。
痕的笔画数是7画,秽的笔画数是11画。
痕秽这个词源于古汉语,是根据事物的可污染性和不洁净的程度而生成的。繁体字不变,仍然是「痕穢」。
在古时候,痕秽的写法有所变化。由于繁体字的使用,痕秽在古代可能写作「痕穢」,但在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区,写法可能有所不同。
1. 这件衣服上有很多痕秽,需要洗一洗。
2. 这个城市的环境痕秽不堪,急需要清洁。
3. 他的行为让人感到痕秽不堪。
1. 痕秽不掩:形容罪恶、污秽等行为难以掩盖。
2. 痕秽不除:形容罪行或不正之处无法根除。
3. 痕秽难洁:形容事物非常脏乱,难以清洗干净。
1. 脏乱:形容事物上有污垢或不清洁。
2. 污浊:形容水或空气等因受到污染而不干净。
3. 不洁:形容人的行为或思想方面有不正之处。
1. 清洁:与痕秽形成对比,表示事物干净整洁。
2. 纯净:表示事物没有杂质或污染。
3. 高尚:表示人的品德或行为正直、崇高。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