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散地的意思、散地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散地的解释

兵家谓诸侯在自己领地内作战,其士卒在危急时容易逃亡离散,故名。《孙子·九地》:“诸侯自战其地,为散地。” 李筌 注:“卒恃土,怀妻子,急则散,是为散地也。”一说无险可守,士卒意志不坚,易于离散之地。 何延锡 注:“地远四平,更无要害,志意不坚而易离,故曰散地。” 三国 魏 王弼 《周易略例·明爻通变》:“投戈散地,则六亲不能相保;同舟而济,则 吴 越 何患乎异心。”《新唐书·元载传》:“ 大历 八年, 吐蕃 寇 邠寧 ,议者谓三辅以西无襟带之固,而 涇州 散地不足守。”

闲散之地。多指闲散的官职。 唐 岑参 《虢中酬陕西甄判官见赠》诗:“微才弃散地,拙宦慙清时。” 宋 曾巩 《奏乞复吴中复差遣状》:“况 中復 年未当退,又无疾病,处之散地,众谓非宜。”《明史·林聪传》:“学士 商輅 言 聪 敢言,不宜置之散地。”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散地”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根据语境不同有所差异,主要涵盖军事、日常及官职等层面:

1.军事术语

指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作战时,士卒因思乡或缺乏险要地形而容易离散的战场环境。


2.日常语境

指人群或物品分散在广阔区域的状态,强调“分散”的特性。


3.官职地位

唐代文献中引申为“闲散的职位”,指无实权或非核心的官职。


“散地”的核心含义与“分散”“易离”相关,具体需结合语境判断。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孙子兵法》或《资治通鉴》等典籍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二

《散地》的意思

《散地》是一个成语,表示田地分散多处的地方,不是连片的田地。

拆分部首和笔画

《散地》这个词由“散”和“地”两个部分组成。其中,“散”的部首是“⺖”,共有10画;“地”的部首是“⼟”,共有3画。

来源和繁体

《散地》这个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农耕社会,当时土地分散是农民们的现实状况。繁体字为《散地》。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类似成语《散地》这样的字词往往没有固定的写法,会有不同的变体。然而,字义大致相同。

例句

这片农田都是散地,不是连片的。

组词

散漫、散步、散落、散发等。

近义词

零散、分散、离散。

反义词

连片、整地。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