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登瀛洲的意思、登瀛洲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登瀛洲的解释

比喻士人得到荣宠,如登仙界。 唐 李肇 《翰林志》:“ 唐 兴, 太宗 始於 秦王 府开文学馆,擢 房玄龄 、 杜如晦 一十八人,皆以本官兼学士,给五品珍膳,分为三番更直宿於阁下,讨论坟典,时人谓之‘登瀛洲’。”《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四年》:“士大夫得预其选者,时人谓之‘登瀛洲’。” 胡三省 注:“自来相传海中有三神山、 蓬莱 、 方丈 、 瀛洲 ,人不能至,至则成仙矣,故以为喻。”亦省作“ 登瀛 ”。 宋 刘克庄 《哭毛易甫》诗:“垂二十年犹入幙,后三四榜尽登 瀛 。” 清 沙张白 《再来诗谶记》:“苟昧夙因,即年少登 瀛 ,皆侥倖耳。”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登瀛洲

一、本义与字源

“登瀛洲”字面指登上瀛洲仙境。瀛洲为古代传说东海三神山(蓬莱、方丈、瀛洲)之一,象征长生不老的仙境。《史记·封禅书》载:“瀛洲在东海中,仙人居之。”

二、历史典故与引申义

唐代始,“登瀛洲”被赋予特殊政治文化含义。唐太宗李世民为网罗人才,设立文学馆,任命杜如晦、房玄龄等十八人为学士。因入馆者备受尊崇,时人誉称“登瀛洲”,喻指进入清贵显赫的官署或获得殊荣。《唐会要》载:“武德四年,秦王平王世充,开馆延士……号‘十八学士’,凡分三番,宿于阁下,恩礼优厚,时人谓之‘登瀛洲’。”

三、比喻与象征意义

后引申为两种核心含义:

  1. 跻身显贵阶层:指进入清要官职或权威机构,如翰林院、学术殿堂等。宋代《册府元龟》称:“唐太宗置文学馆,得十八学士……荣列瀛洲。”
  2. 获得崇高荣誉:比喻取得卓越成就或社会认可,如入选院士、获顶级学术称号等。清代《渊鉴类函》释:“瀛洲,喻清贵之地。”

四、现代用法

今多用于比喻性表达:

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商务印书馆,2012年,第10卷,页831。
  2. 《辞源》(修订本),商务印书馆,2015年,页1820。
  3. 《中国典故大辞典》,北京辞书出版社,2007年,页287。
  4. 《全唐诗典故辞典》,湖北辞书出版社,1989年,页1235(引唐代李肇《翰林志》)。

(注:因古籍原文无直接网络链接,以上来源标注实体出版物信息以符合要求。)

网络扩展解释

“登瀛洲”是一个源自历史典故的汉语词汇,其含义与古代文人的仕途荣宠密切相关。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词义

“登瀛洲”字面意为“登上瀛洲”,其中“瀛洲”是古代传说中东海的三座仙山之一(与蓬莱、方丈并列)。该词被用来比喻士人获得显赫地位或受到皇帝器重,如同登上仙界般荣耀。

二、历史典故起源

典故出自唐太宗李世民时期:

三、引申含义

  1. 仕途显达:指文人通过科举或功绩获得高位,如《资治通鉴》记载士大夫入选文学馆被称为“登瀛洲”。
  2. 平步青云:后引申为获得特殊机遇或荣誉,如元代杂剧用此词形容功名成就。

四、文化意象

以瀛洲仙山为喻体,既体现古代文人对理想仕途的向往,也暗含“难求”之意——如同凡人难以抵达仙山,显赫地位亦非易得。

五、现代用法

现多用于文学或历史语境,形容获得极高荣誉或机遇,例如:“他入选院士,学界誉之为当代登瀛洲。”


注:如需查看具体古籍原文或扩展典故细节,可参考《翰林志》《资治通鉴》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案列安隐熬波拜首变色之言冰锷簿钞才锋雠伪酬物锄杠黨伐当着不着奉币供吐卦象核准黄裳惶挠哗然火棘或体击楫中流旌色机凿居多傀儡棚良俊连台戏留学丽藻春葩蛮纥恒庙穴命宫难乎爲继浓酽炰鳖脍鲤千古独步峤道悄冥冥起联酋豪啓寤茸茸肉食动物润笔资沙虫沙村婶太太瘦龙术悐停务推尽硙轮卧薪尝胆无既无热物望霞飞僁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