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枯竭的水流。《文选·陆机<文赋>》:“及其六情底滞,志往神留,兀若枯木,豁若涸流。” 李善 注:“涸,水尽也。” 南朝 宋 谢瞻 《于安城答灵运》诗:“萎叶爱荣条,涸流好河广。”
(2).中医运气术语。指水运不及,藏气不足。《素问·五常政大论》:“木曰委和,火曰伏明,土曰卑监,金曰从革,水曰涸流。” 张隐庵 集注:“此言五运不及,而各有纪名也……水气不及,则源流乾涸矣。”《医宗金鉴·运气要诀·五运平气太过不及歌》:“不及委和伏明共,卑监从革涸流名。”注:“水名涸流,水气不及,涸其流也。”
“涸流”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三个维度解析:
基本含义(自然现象)
指枯竭的水流,形容河流干涸、水源断绝的状态。例如《文赋》中“豁若涸流”,即以干涸的河流比喻文思停滞的状态。此义项常见于文学作品中,用于描绘自然景象或隐喻精神层面的枯竭。
中医术语(五运六气理论)
在《素问·五常政大论》中,“涸流”是中医运气学说中的术语,特指水运不及、藏气不足的病理状态。中医认为水运对应肾脏功能,若水运衰弱(即“涸流”),可能导致体液代谢异常或生理机能衰退。
成语引申(比喻义)
作为成语时,比喻事物完全断绝或停止,如“涸流之势不可逆”。常用于描述资源枯竭、关系中断或活动终止等抽象概念,强调不可逆转的终止状态。
例句补充:
以上解析综合了文学、医学及语言应用场景,需注意语境差异下的词义选择。
涸流是一个形容词,表示河流或水源干涸、枯竭的状态。
涸流的拆分部首是氵(水部)和乡(土部),总共有10个笔画。
涸流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中的《诗经·豳风·丝衣》:“河水洋洋,浩浩荡荡,横流六合,纵浸万方。涸而不复,淩其皇王。”其中,“涸而不复”指的是河流干涸无法再复原。
涸流在繁体字中为「涸流」。
在古代汉字中,涸流的写法为「渇流」。
1. 多年的旱季使得该地区的河流变成了涸流。
2. 这个小村庄失去了水源,周围的河流都成了涸流。
- 涸竭:表示完全干涸、枯竭。
- 涸泽而渔:比喻采取不合理、损害他人利益的行为。
- 涸辙之鲋:比喻难得一见的奇才。
- 干涸:形容河流、水源因缺水而枯竭。
- 枯竭:形容水源、资源等完全耗尽。
- 流畅:形容河流、水流等顺畅、不阻塞的状态。
- 湍急:形容水流湍急、猛烈的状态。
白眼珠子宝镪辈数儿不遑枚举不奈烦钞缀诚忠淳酖春关牒初心寸碧淡事迭步垩帚芳尘发芽符棨疙秃归嬉过磷酸钙果肉顾视荒宴花鸟化消华序景耀绩优股军容狂谲匡掖离离亮亮灵舟柳嚲花娇隶写梦破慕化纳贿贫姑圃田勤笃权均力敌戎马倥傯扇天卜韶雅慑悸省魁识解狮头鹅肆刑松风石同朋推亡蕰草文体问题剧误书限度小资産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