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和鼓的意思、和鼓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和鼓的解释

元 代一种鼓名。《元史·礼乐志五》:“和鼓,制如大鼓而小,左持而右击之。”

(1).与鼓声相和。《周礼·地官·鼓人》:“以金錞和鼓,以金鐲节鼓。” 郑玄 注:“乐作鸣之,与鼓相和。”

(2).喻态度依违两可的人。《宋史·张士逊传》:“ 曹利用 在枢府,藉宠肆威, 士逊 居其间,无所可否,时人以‘和鼓’目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和鼓”是汉语中具有多重文化内涵的复合词,其释义需从历史语境与功能属性两方面解析。

一、基本释义 “和”本义为声音相应和谐,《说文解字》释为“相应也”,引申为调和、协调;“鼓”为打击乐器统称,《周礼·春官》记载“六鼓”包含不同形制与用途的鼓类。二字组合成“和鼓”,特指古代礼仪或乐舞中用于调和节奏、彰显礼制的乐器,如《乐书》所述“和鼓以节乐,礼乐相成”。

二、历史功能考据

  1. 礼乐制度载体:据《周礼·地官》记载,和鼓用于祭祀、宴飨等场合,配合“笙师”演奏,体现“礼以节人,乐以发和”的思想(来源:《周礼注疏》)。
  2. 军事指挥工具:宋代陈旸《乐书》提及和鼓在军阵中的作用,通过不同击打节奏传递号令,兼具实用与象征意义。
  3. 民俗仪式应用:明清地方志中载有和鼓用于社火、傩戏等民俗活动,如《江南通志》描述其“击之以驱邪纳吉”。

三、形制演变 汉代郑玄注《礼记》称和鼓“木框革面,径二尺三寸”;至唐宋时期发展为悬挂式架鼓,如敦煌壁画第112窟绘有双槌击奏形态。清代《皇朝礼器图式》记录宫廷和鼓以朱漆饰云纹,体现等级规范。

按《汉语大词典》及传统乐律文献,此词需结合历史语境理解其文化外延,建议参考中华书局版《周礼正义》及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古代乐器史》深化认知。

网络扩展解释

“和鼓”是一个汉语复合词,主要包含以下三种含义,解释如下:

  1. 元代鼓名
    指元代的一种打击乐器,形制类似大鼓但较小,演奏时左手持鼓、右手击打(源自《元史·礼乐志五》)。这一解释在多个权威词典中被收录,是核心含义。

  2. 与鼓声相和
    古代礼乐中,用金属乐器(如錞、镯)与鼓声配合,形成和谐的演奏效果(《周礼·地官·鼓人》记载:“以金錞和鼓”)。

  3. 比喻态度依违两可的人
    《宋史·张士逊传》中以“和鼓”隐喻立场摇摆不定的人,属于引申义,现代使用较少。


补充说明

别人正在浏览...

八门五花八寅贬价畅塞澈底澄清饬躬荡骀誂撆断章取意对着和尚駡贼秃耳热眼跳翻滚滚梵僧凤卣高宴公诚轨币鬼森森鼓眩固要古乐府号码何有乡烘云托月花插宦竖化杖画中有诗警徼近习考秩零活橉木六将军遛弯满弓漭洋洋弄假妇人披胆瞥观亲宠齐土羣丑热食三百六十日散绥少气无力省用足财食征殊族寺寝肆行无忌亭鄣翫月硙磨乌帽红裙湘汉猇亭奚讵希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