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 代一種鼓名。《元史·禮樂志五》:“和鼓,制如大鼓而小,左持而右擊之。”
(1).與鼓聲相和。《周禮·地官·鼓人》:“以金錞和鼓,以金鐲節鼓。” 鄭玄 注:“樂作鳴之,與鼓相和。”
(2).喻态度依違兩可的人。《宋史·張士遜傳》:“ 曹利用 在樞府,藉寵肆威, 士遜 居其間,無所可否,時人以‘和鼓’目之。”
“和鼓”是一個漢語複合詞,主要包含以下三種含義,解釋如下:
元代鼓名
指元代的一種打擊樂器,形制類似大鼓但較小,演奏時左手持鼓、右手擊打(源自《元史·禮樂志五》)。這一解釋在多個權威詞典中被收錄,是核心含義。
與鼓聲相和
古代禮樂中,用金屬樂器(如錞、镯)與鼓聲配合,形成和諧的演奏效果(《周禮·地官·鼓人》記載:“以金錞和鼓”)。
比喻态度依違兩可的人
《宋史·張士遜傳》中以“和鼓”隱喻立場搖擺不定的人,屬于引申義,現代使用較少。
《和鼓》這個詞是形容一種特殊的鼓聲,鼓聲平穩而和諧。它類似于一種節奏和諧的鼓點,形成悅耳的鼓樂。
《和鼓》的部首是“口”,它包含了2個部首,分别是“口”和“也”。總共有8畫。
《和鼓》一詞是從古代樂器叫做“和鼓”,意為和諧的鼓聲,逐漸引申為指鼓聲和諧的意思。
《和鼓》的繁體寫法是「和鼓」。
古代漢字的寫法會因時代的變遷而産生差異。關于《和鼓》這個詞,古時候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但主要的意思和形音基本保持一緻。
1. 能聽到遠處傳來的《和鼓》聲,意味着這是一個富有喜慶與歡樂的場合。
2. 他用鼓棒敲擊着鼓面,發出一陣響亮而悅耳的《和鼓》聲。
3. 這片土地上的人們每逢年節都會奏響《和鼓》,迎接新年的到來。
節和鼓、和鼓聲、擊和鼓、和鼓樂
和諧的鼓聲、和平的節奏、悅耳的鼓樂
不和諧的鼓聲、不和諧的樂器、不悅耳的節奏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