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 汉 魏 、两 晋 、 南北朝 的乐府诗。对新乐府而言。后人袭用旧题,有时也称“古乐府”。 宋 魏泰 《临汉隐居诗话》:“古乐府中,《木兰诗》、《焦仲卿诗》皆有高致。” 明 朱承爵 《存馀堂诗话》:“古乐府命题,俱有主意。”参见“ 乐府 ”。
古乐府是汉魏至南北朝时期由乐府机构采集、创作或整理的诗歌形式,具有独特的文学与音乐属性。以下为详细解释:
定义与时间范围
古乐府主要指汉、魏、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乐府诗。它最初由官方音乐机构“乐府”采集民间歌谣或创作宫廷乐曲而来,内容多反映社会民情、战争、爱情等主题。
与新乐府的区别
古乐府与唐代兴起的“新乐府”相对。新乐府是文人仿古乐府体制创作的诗歌,更强调针砭时弊(如白居易的《新乐府》),而古乐府则保留了更多民间性与音乐性。
后人对古乐府的沿用
唐宋时期文人常沿用古乐府旧题进行创作,这类作品有时仍被称为“古乐府”。例如宋代魏泰曾评价《木兰诗》《焦仲卿诗》等作品具有“高致”。
乐府机构的起源与职能
乐府作为官方音乐机构始于秦代,汉代进一步确立其职能,包括采集民歌、制定乐谱、训练乐工等。其收录的诗歌后来演变为一种独立诗体,兼具文学与音乐价值。
代表作品与特点
古乐府以五言、杂言为主,语言质朴,叙事性强。经典作品如《孔雀东南飞》《陌上桑》等,展现了社会风貌与人文情感。其题材与形式对后世诗歌影响深远。
古乐府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重要源头之一,既承载了早期音乐与文学的结合,也为后世文人创作提供了典范。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作品或乐府体制,可参考《乐府诗集》等文献。
古乐府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学形式,指的是汉代至唐代间创作的以歌谣为主体的民间文学作品。乐府一词由两个部分组成,即“乐”和“府”,其中“乐”指音乐,即乐曲,而“府”指聚集之处。因此,“乐府”可理解为集中流传的民间音乐曲目。
乐府的拆分部首如下:
乐(乚)府(广),分别由“乚”和“广”两个部首组成。
乐府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见于《史记》,是由汉代的乐府官创作的歌谣集合而成。这些歌谣写成并配以乐曲,并由乐府官传唱于民间,因此得名乐府。至唐代时,乐府逐渐演变为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成为当时受人推崇的文学流派。
在繁体字中,“古乐府”被写作“古樂府”,其中“樂”为繁体形式。
古时候汉字写法中的“古乐府”可写作“古樂府”,其中的“樂”字形状较为简化,类似于现代汉字中的“乐”。
以下是一个例句:
“多情却被无情误,古乐府中常有愁。”
相关的组词有:府官、府中、音乐、乐曲等。
近义词有:乐府诗、乐府文、乐府风格等。
反义词没有明确的对应词汇。
案伯百不一遇八面阪上走丸北陵边费草褥襜帷抽替鉏剗翠墨弹尽粮绝单子叶植物定性分析方辇返照风禽负隅顽抗觚竹亨贞荒速见骥一毛较驳骄丽进力霁色绝地夸姣哭笑不得连臂联璧梁倚离蔬释跷鸾形梦寐不忘免逐妙键膨亨瞥闻潜移暗化巧敏讫工轻飏;轻扬虬栏诎人三选豕圈铄景泣金松影谭说讨测倜傥不群屯庄外方内圆顽卤万岁千秋香黍痫眩小曲儿系铃解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