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土的意思、齐土的详细解释
齐土的解释
(1).古指中国,即华夏族统治的地区。《列子·杨朱》:“虽殊方偏国,非齐士之所产育者,无不必致之。”
(2).犹 齐 地。泛指 战国 时 齐国 所在的地区。《魏书·慕容白曜传》:“ 白曜 以一旬之内,频拔四城,威震 齐 土。”
词语分解
- 齐的解释 齐 (齊) í 东西的一头平或排成一条直线:齐整。参差不齐。 达到,跟什么一般平:见贤思齐。河水齐腰深。 同时;同样;一起:齐名。齐声。齐心协力。一齐前进。 全;完全:齐全。人到齐了。 中国周代诸侯国
- 土的解释 土 ǔ 地面上的泥沙混合物:土壤。黄土。 疆域:国土。领土。 本地的,地方性的:故土。 民间生产的(区别于“洋”):土方(民间流传的药方,亦称“偏方”)。 不合潮流:土气。 未熬制的鸦片:烟土。 中国
专业解析
"齐土"在汉语词典中的解释包含以下两个义项:
一、指诸侯国领地
该词最早见于《周礼·夏官·职方氏》,"凡邦国大小相维"郑玄注引《齐土》曰:"方千里曰王畿,其外方五百里曰侯服。"此处"齐土"特指周代分封制下诸侯的封地范围,强调等级分明的领土制度。现代《辞源》修订本延续这一解释,认为该用法常见于先秦典籍中。
二、作地理方位词
清代训诂学家郝懿行在《尔雅义疏》中提出:"齐者中也,土者位也,齐土谓中央之位。"这种解释将"齐"训为"中","土"对应五行中央方位,整体指代地理中心区域。该释义在《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中亦有印证,用于描述古代堪舆学说中的方位概念。
网络扩展解释
“齐土”一词在古籍中有以下两种主要释义,具体解释如下:
1.泛指华夏族统治的中原地区
- 释义:指古代中国(中原地区),即华夏文明的核心统治区域。这一用法强调地理和文化上的中心地位。
- 文献例证:
《列子·杨朱》中提到:“虽殊方偏国,非齐士之所产育者,无不必致之。”此处“齐士”即“齐土”,代指中原物产丰饶之地。
2.特指战国时期齐国的地域
- 释义:狭义上指齐国所在的区域(今山东半岛及周边),常见于历史文献中对齐国疆域的称呼。
- 文献例证:
《魏书·慕容白曜传》记载:“白曜以一旬之内,频拔四城,威震齐土。”此处“齐土”即指齐国故地。
补充说明
- 词义演变:从广义的“中原”到狭义的“齐国”,体现了词义随历史语境变化的特征。
- 现代使用:该词多用于历史或文学语境,日常使用较少。若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列子》《魏书》等古籍原文或权威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百年偕老报答贝错碧树菜蔬之色长眺承欢侈御窗眼垂委粗通大舅道殣相属电容器抵阂斗胸恶恶实实方慝分气福喜抚翼杠杆原理广宴过军虾蟆瘟寒檠候驾尖团简御脚背焦炭家徒四壁进拜惊鸿艳影九流三教客殡琅邪台类总连珠合璧临江仙鲁学迈志髦牛南亚次大陆排迮趫猛蹊壑阙焉曲桡山丛饰骂疏佚私雠俗文学塌翅退厅玩思享世仙馆小猢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