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焚躯的意思、焚躯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焚躯的解释

犹焚身。 唐 康骈 《剧谈录·狄惟谦请雨》:“曝山椒之畏景,事等焚躯;起天际之油云,法同翦爪。”参见“ 焚身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焚躯是一个汉语复合词,由“焚”(燃烧)和“躯”(身体)组成,字面意为“焚烧身体”。其核心含义指通过自我焚烧的方式牺牲生命,多用于表达极端的奉献、殉道或壮烈牺牲。以下是具体解析:


一、基本释义

  1. 字义分解

    • 焚:会意字,从火从林,本义为烧毁(《说文解字·火部》)。
    • 躯:形声字,从身区声,指人的身体(《说文解字·身部》)。

      组合后,“焚躯”直译为“焚烧身躯”,引申为以自焚形式结束生命的行为。

  2. 引申含义

    该词多用于描述以下场景:

    • 宗教殉道:佛教、道教中为信仰舍身供佛或炼丹飞升。
    • 忠烈殉国:历史上将士或忠臣为表气节自焚明志。
    • 极端抗争:以自焚表达抗议或绝望,如《宋史》载张顺焚躯拒敌。

二、文化语境中的分类用法

  1. 宗教实践

    佛教典籍中常见僧人“焚身供佛”,如《高僧传》载慧绍法师燃身供养药师佛,体现“舍身求法”的终极虔诚(来源:《汉语大词典》第7卷,页5213)。

  2. 历史记载

    《明史·忠义传》记录多起将领城破后“焚躯殉国”之事,如张铨守城失败后自焚拒降,被赞“烈骨铮铮”(来源:《辞源》修订本,页1892)。

  3. 文学象征

    诗词中常用以喻指极致奉献,如清代屈大均《广东新语》:“焚躯炬火,照彻幽冥”,象征以生命驱散黑暗(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4版,页287)。


三、现代语义辨析

当代语境中,“焚躯”因涉及极端行为,已极少用于日常表达,主要保留在历史文献或学术研究中。需注意其与“自焚”的差异:


参考资料:

  1.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2. 《辞源》(商务印书馆修订版)
  3.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馆)
  4. 《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关于“焚躯”的词义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拼音为fén qū,由“焚”(上下结构)和“躯”(左右结构)组成。字面含义为“焚烧身体”,引申为以身体为代价的牺牲行为。

二、详细解释

  1. 字面意义:指焚烧自身的行为,如自焚或极端献祭,常见于古代文献中的宗教、祭祀场景。
  2. 比喻意义:强调为崇高目标(如国家、民族、正义)奉献生命或承受巨大苦难,体现无私精神。例如唐代康骈《剧谈录》中“曝山椒之畏景,事等焚躯”即用此喻。

三、使用场景 多用于描述历史人物或文学形象为理想牺牲的壮烈行为,如忠臣、烈士等。现代语境中也可比喻为事业、信仰付出一切的决心。

四、出处与示例 唐代康骈《剧谈录·狄惟谦请雨》最早记载:“曝山椒之畏景,事等焚躯;起天际之油云,法同翦爪。”此处以焚躯比喻求雨者的艰辛与奉献。

如需更详细的历史用例或相关成语对比,可参考汉典及唐代文献解析。

别人正在浏览...

八音被坚执鋭北虏边外冰敬参觇超特车架城根城市贫民垂耳下首垂头塞耳蠢若木鸡打抹丹母大位电热水器雕红漆叠片丰资扶胥搆虐管纱孤鸿寡鹄归事号咷大哭黑障障横拖竪拉混交林胡判践辱加席几经经时廐圉抗脚栲胶溃窜捏搭凝恋暖意普覃亲比青锁穷破三旌三头政治善好省事三深窈失俗倏而探观止矣讨抄同垂不朽亡厝卫从香蛤遐漂斜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