蒿子的意思、蒿子的详细解释
蒿子的解释
[arte misia;wormwood] 常指叶呈羽状分裂、花小、气味特殊的草本植物
详细解释
一般指花小、叶子作羽状分裂、有某种特殊气味的草本植物。
词语分解
- 蒿的解释 蒿 ā 二年生草本植物,叶如丝状,有特殊的气味,开黄绿色小花,可入药(亦称“青蒿”、“香蒿”):蒿莱(杂草,喻草野百姓)。 气蒸出的样子。 消耗。 笔画数:; 部首:艹; 笔顺编号:
- 子的解释 子 ǐ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 动物的卵:鱼子。蚕子。 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 *
专业解析
蒿子(hāo zi)是菊科蒿属(Artemisia)多年生草本植物的统称,在中国语言文化中具有丰富的内涵。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工具书及文献的详细解释:
一、字义与植物特征
- 字形与字源
“蒿”为形声字,从“艸”(草字头)、“高”声,本义指有特殊气味的草本植物。《说文解字》注:“蒿,菣也”,菣即青蒿的古称,强调其草本属性 。
- 植物学特征
蒿属植物多具羽状分裂叶片,开小型头状花序,常见于荒地、河岸。如艾蒿(A. argyi)叶背密布灰白色绒毛,青蒿(A. annua)茎秆具纵棱,散发独特香气 。
二、文化与社会应用
- 民俗象征
艾蒿(又称艾草)自古用于端午驱邪,《荆楚岁时记》载“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寄托祛病祈福之意 。
- 实用价值
- 药用:青蒿含青蒿素,为抗疟疾关键成分,屠呦呦团队据此获诺贝尔奖 。
- 食用:茵陈蒿(A. capillaris)嫩叶可制“蒿子粑粑”,是江淮地区传统小吃 。
- 工业:黄花蒿(A. annua)提炼精油用于香料工业 。
三、文学意象
蒿子在诗词中常隐喻生命短暂或环境荒凉,如《诗经·小雅·蓼莪》“蓼蓼者莪,匪莪伊蒿”,以蒿喻平凡;杜甫《无家别》“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描绘战乱后的萧瑟 。
参考文献
-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016. 查看
-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植物志》第76(2)卷(菊科蒿属). 科学出版社, 1991. 查看
- 宗懔(南北朝). 《荆楚岁时记》. 中华书局, 2018. 查看
- Tu, Y. The discovery of artemisinin (qinghaosu) and gifts from Chinese medicine. Nature Medicine, 2011. 查看
- 安徽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安徽省志·民俗志》. 方志出版社, 1998.
网络扩展解释
蒿子(hāo zi)是菊科艾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具有以下特点:
一、基本定义
指花小、叶子呈羽状分裂且带有特殊气味的草本植物,常见于温带地区。
二、植物学特征
- 形态:茎直立圆柱形,高约1.5米,多分枝,表面有纵棱线,质地较硬易折断。
- 叶片:三回羽状深裂,裂片呈矩圆形或长椭圆形,两面有短毛,暗绿色,卷缩易碎。
- 花果:开黄绿色小花,全株黄绿色,气味特殊。
三、用途与分布
- 食用:常作为食材配料,如韩国脊骨土豆汤中加入蒿子秆提味。
- 药用:部分种类可入药,传统用于清热解暑等。
- 生长环境:喜凉爽气候,耐寒耐阴,适生温度15-25℃,原产于地中海地区,现广泛分布于温带。
四、其他解释
在古汉语中,“蒿”也泛指野草,如《庄子》用“蒿目”形容对世事的忧虑。
如需更详细分类或文化背景信息,可参考、4、7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哀笳慠亢誖悍避暑搏动猜谗仓雅产量察相尘秕传业辏巧粗率簜节东劳西燕鹅陈耳食之言丰貂絯蔽高颿管纱横翔捷出会府胡疑监军见气屐履进富井井有理惊肉生髀块片陵诮灵歆冒昧门义魔氛木匠带枷屏风九迭扑朔迷离浅陋起冠七条蝤蛴颈人野畲刀甚或摄魄钩魂识艺受听鼠窃太常公皖派围观微奸握粟五姓仙凫衔知下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