蒿子的意思、蒿子的詳細解釋
蒿子的解釋
[arte misia;wormwood] 常指葉呈羽狀分裂、花小、氣味特殊的草本植物
詳細解釋
一般指花小、葉子作羽狀分裂、有某種特殊氣味的草本植物。
詞語分解
- 蒿的解釋 蒿 ā 二年生草本植物,葉如絲狀,有特殊的氣味,開黃綠色小花,可入藥(亦稱“青蒿”、“香蒿”):蒿萊(雜草,喻草野百姓)。 氣蒸出的樣子。 消耗。 筆畫數:; 部首:艹; 筆順編號:
- 子的解釋 子 ǐ 古代指兒女,現專指兒子:子女。子孫。子嗣。子弟(後輩人,年輕人)。 植物的果實、種子:菜子。瓜子兒。子實。 動物的卵:魚子。蠶子。 幼小的,小的:子雞。子畜。子城。 小而硬的顆粒狀的東西: *
專業解析
蒿子(hāo zi)是菊科蒿屬(Artemisia)多年生草本植物的統稱,在中國語言文化中具有豐富的内涵。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工具書及文獻的詳細解釋:
一、字義與植物特征
- 字形與字源
“蒿”為形聲字,從“艸”(草字頭)、“高”聲,本義指有特殊氣味的草本植物。《說文解字》注:“蒿,菣也”,菣即青蒿的古稱,強調其草本屬性 。
- 植物學特征
蒿屬植物多具羽狀分裂葉片,開小型頭狀花序,常見于荒地、河岸。如艾蒿(A. argyi)葉背密布灰白色絨毛,青蒿(A. annua)莖稈具縱棱,散發獨特香氣 。
二、文化與社會應用
- 民俗象征
艾蒿(又稱艾草)自古用于端午驅邪,《荊楚歲時記》載“采艾以為人,懸門戶上”,寄托祛病祈福之意 。
- 實用價值
- 藥用:青蒿含青蒿素,為抗瘧疾關鍵成分,屠呦呦團隊據此獲諾貝爾獎 。
- 食用:茵陳蒿(A. capillaris)嫩葉可制“蒿子粑粑”,是江淮地區傳統小吃 。
- 工業:黃花蒿(A. annua)提煉精油用于香料工業 。
三、文學意象
蒿子在詩詞中常隱喻生命短暫或環境荒涼,如《詩經·小雅·蓼莪》“蓼蓼者莪,匪莪伊蒿”,以蒿喻平凡;杜甫《無家别》“寂寞天寶後,園廬但蒿藜”描繪戰亂後的蕭瑟 。
參考文獻
-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16. 查看
- 中國科學院中國植物志編輯委員會. 《中國植物志》第76(2)卷(菊科蒿屬). 科學出版社, 1991. 查看
- 宗懔(南北朝). 《荊楚歲時記》. 中華書局, 2018. 查看
- Tu, Y. The discovery of artemisinin (qinghaosu) and gifts from Chinese medicine. Nature Medicine, 2011. 查看
- 安徽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安徽省志·民俗志》. 方志出版社, 1998.
網絡擴展解釋
蒿子(hāo zi)是菊科艾屬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具有以下特點:
一、基本定義
指花小、葉子呈羽狀分裂且帶有特殊氣味的草本植物,常見于溫帶地區。
二、植物學特征
- 形态:莖直立圓柱形,高約1.5米,多分枝,表面有縱棱線,質地較硬易折斷。
- 葉片:三回羽狀深裂,裂片呈矩圓形或長橢圓形,兩面有短毛,暗綠色,卷縮易碎。
- 花果:開黃綠色小花,全株黃綠色,氣味特殊。
三、用途與分布
- 食用:常作為食材配料,如韓國脊骨土豆湯中加入蒿子稈提味。
- 藥用:部分種類可入藥,傳統用于清熱解暑等。
- 生長環境:喜涼爽氣候,耐寒耐陰,適生溫度15-25℃,原産于地中海地區,現廣泛分布于溫帶。
四、其他解釋
在古漢語中,“蒿”也泛指野草,如《莊子》用“蒿目”形容對世事的憂慮。
如需更詳細分類或文化背景信息,可參考、4、7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寶臧悖狂備覽辰駕出費春困疵瑕搭包打號子大牲畜達制訂諾肚腹二陵風疏鳳友鸾諧幹裂鈎察冠珥何處交嬗斠士诘鞠計功謀利靜潔铠曹款納稂莠老兔類攢連珠帳李錐鹭鸶露薤馬鬣墳梅園村木齒丹南隆南山可移臬府凝閡譴勒褰樹騎縫印泣露诠補桑輪薩其馬色迷上疏沈寞式圍說夫送歲俗氛廷尉評推讓亡友亡徵瑕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