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哀号哭喊;大声叫唤。语出《诗·大雅·荡》:“既愆尔止,靡明靡晦。式号式呼,俾昼作夜。”《楚辞·九章·惜诵》:“退静默而莫余知兮,进号呼又莫吾闻。”《汉书·王商传》:“百姓奔走相蹂躪,老弱号呼, 长安 中大乱。” 唐 柳宗元 《捕蛇者说》:“号呼而转徙,飢渴而顿踣。” 明 李东阳 《中元谒陵遇雨记》:“忽有一隶溺死,众号呼,相顾皆惨沮无人色。” 茅盾 《子夜》十四:“咬紧了牙齿的嘶叫,裂人心肝的号呼。”
“号呼”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详细说明:
总结来看,“号呼”是一个具有浓厚文学色彩的词汇,常见于古代及现代汉语书面语,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情感内涵。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诗经》《楚辞》等文献原文。
号呼(hǎo hū)的意思是大声呼喊、喊叫。这个词可以拆分为两个部首,左边是号字旁,右边是口字旁,它的笔画数为10画。
“号呼”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社会,人们用号角或者大声喊叫来传递信息、向他人发布命令或者呼救。随着时间的推移,“号呼”逐渐演变为一个用汉字表达的词语。
“号呼”这个词在繁体中文中写作「號呼」。
在古代的汉字表记中,号呼的写法可能会有一些变化。比如在《说文解字》中,号字旁上面有一个小点,口字旁旁边还有两个叫“七日”的小字形,这个形状被称为“象形声旁”,用来表示号角声的样子和声音。
1. 他大声号呼,希望有人能听见他的呼救声。
2. 他们用号角号呼,通知全村人前来开会。
呼啸、呼唤、喊叫、叫喊。
喊叫、叫喊、大叫、大喊、叫嚣。
安静、寂静、无言。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