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感应的意思、电磁感应的详细解释
电磁感应的解释
当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或导体周围磁场改变时,在导体上会产生电动势,这种现象称“电磁感应”。电动机、发电机、变压器以及许多电器、仪表都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制成。《文汇报》1991.10.19:“从1831年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到1876年发明励磁发电机;再到1882年建立发电厂,导致电气时代的到来。”
词语分解
- 电磁的解释 电性与磁性的统称详细解释 物质所表现的电性和磁性的统称,如电磁感应、电磁波。
- 感应的解释 物理学名词。一个物体如电导体、可磁化体、电路内部由于另一类似激发物体的接近但不接触或者由于磁通的变化而产生的电荷、磁性或电动势 因受外界影响而引起相应的反应自然界现象对于人间情绪有种种不同的感应,
网络扩展解释
电磁感应是指闭合导体回路中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回路中产生感应电动势的现象。这一现象由英国科学家迈克尔·法拉第于1831年发现,是电磁学的重要基础之一。以下是其核心要点:
1.基本原理
-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磁通量变化率成正比。公式为:
$$
mathcal{E} = -frac{dPhi_B}{dt}
$$
其中,$mathcal{E}$为电动势,$Phi_B$为磁通量,负号表示方向(楞次定律)。
- 楞次定律:感应电流的方向总是阻碍原磁通量的变化(即“来拒去留”)。
2.关键条件
- 产生电磁感应需满足以下任一情况:
- 导体切割磁感线(如线圈在磁场中旋转);
- 磁场随时间变化(如通电线圈附近放置另一闭合线圈)。
3.典型应用
- 发电机:通过机械能驱动线圈在磁场中旋转,将动能转化为电能。
- 变压器:利用交变磁场在初级和次级线圈间传递能量。
- 电磁炉:变化的磁场在金属锅底产生涡流发热。
- 无线充电:通过交变磁场实现电能的非接触传输。
4.物理意义
电磁感应揭示了电与磁的紧密联系,为麦克斯韦方程组提供了实验基础,并推动了电磁波理论的发展。它不仅是现代电力工业的核心原理,也在电子技术、通信等领域广泛应用。
网络扩展解释二
电磁感应(Emi)是指在磁场或电场的作用下产生感应电动势和电流的现象。该词由两部分组成,拆分成“电”和“磁感应”。以下是有关这一词汇的一些信息。
- 外观:电字的部首是电,磁字的部首是石。电字共有11画,磁字共有12画。
- 来源:《电磁感应》这个词最早出现在物理学领域,用来描述当磁场发生变化时,会在导体中产生感应电流的现象。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期的电磁学研究。
- 繁体字:电磁感应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電磁感應”。
- 古时候汉字写法:根据古代汉字的写法,“电”字可以写作“電”,“磁”字可以写作“瓻”。而“感应”则没有变化。
- 例句:一种常见的例句是:“迅雷从云霹雳,万骨齐从电心触。”这句话形象地描述了电磁感应产生的力量和效果。
- 组词:与电磁感应相关的组词有电磁感应现象、电磁感应定律、电磁感应强度等。
- 近义词:电磁感应的近义词可以是电磁诱导,电磁发射等。
- 反义词:没有明确与电磁感应相反的词汇,因为电磁感应是一种物理现象,有它特定的定义和描述。
总之,电磁感应是指在磁场或电场的作用下产生感应电动势和电流的现象。该词的拆分部首和笔画分别是电(11画)和磁(12画)。它的来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期的物理学研究。在繁体字中写作“電磁感應”,古时候汉字写法会有所不同。组词有电磁感应现象、电磁感应定律等。近义词可以是电磁诱导,而没有明确的反义词。例句可以用来更好地理解这个词的含义和用法。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