蒿莽的意思、蒿莽的详细解释
蒿莽的解释
草莽。 明 张四维 《双烈记·计定》:“风流 江 左,曾羡 周郎 ,覇王业俱蒿莽,空劳铁索沉千丈。”
词语分解
- 蒿的解释 蒿 ā 二年生草本植物,叶如丝状,有特殊的气味,开黄绿色小花,可入药(亦称“青蒿”、“香蒿”):蒿莱(杂草,喻草野百姓)。 气蒸出的样子。 消耗。 笔画数:; 部首:艹; 笔顺编号:
- 莽的解释 莽 ǎ 草,密生的草:莽原。草莽。 广大,辽阔:莽苍。莽莽(a.形容原野辽阔,无边无际;b.形容草木茂盛)。 古书上指一种短节竹。 粗鲁,冒失:莽汉。莽撞。鲁莽。 姓。 笔画数:; 部首:艹; 笔顺
专业解析
"蒿莽"是一个汉语复合词,其含义可从构成它的两个单字本义及组合后的引申义来理解:
-
本义指野草丛生、荒芜的状态
- 蒿 (hāo):本义指野草,特指艾蒿类或蒿属植物,常生长于荒地、路旁。《说文解字》:“蒿,菣也。”泛指野草、杂草。
- 莽 (mǎng):本义指丛生的草木,草木深邃的地方。《说文解字》:“莽,南昌谓犬善逐兔艸中为莽。从犬从茻,茻亦声。”引申为草木茂盛、广阔、粗率等义。
- 组合义:“蒿莽”二字结合,核心意义是指野草茂密丛生、荒芜未经治理的地方或景象。它描绘的是一种杂草遍布、人迹罕至、缺乏管理的自然或荒废状态。
-
引申义指荒凉、偏僻或未经开化之地
- 由“野草丛生、荒芜”的本义,“蒿莽”常被用来形容地理环境的荒凉、偏僻、人烟稀少。例如,可以形容荒郊野外、人迹罕至的山野之地。
- 在更抽象的层面,它有时也用于形容文化、知识的荒芜或未开化状态,意指缺乏文明教化或知识耕耘的领域。
-
文学意象中的象征意义
- 在文学作品中,“蒿莽”常作为一个意象出现,象征着自然的野性力量、时间的流逝(导致荒废)、人事的荒疏或内心的荒凉感。它带有一种苍茫、寂寥、甚至略带悲凉的审美意味。
权威引用参考:
-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该词典是汉语词汇释义最权威、最详尽的工具书之一。其对“蒿莽”的释义通常包含“野草丛生;荒芜”的核心义项,并可能提供相关书证。其在线版或纸质版均可查阅。
- 来源: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罗竹风主编。可参考其官方网站或授权数据库(如知网、万方等,需订阅)中的电子版条目。官方网址示例(请确认有效访问):http://www.hydcd.com (汉语大词典官网,可能提供查询入口或信息)。
-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作为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布的规范词典,其对“蒿莽”的释义更为简洁常用,通常解释为“<书>野草丛生的地方;荒芜的草野”。
- 来源:商务印书馆。可参考其官方出版物或授权在线平台(如“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官网或合作APP)。
- 《辞海》(第七版):综合性大型辞书,其释义会更注重词源和引申义,可能包含“蒿莽”的古籍用例及其象征意义。
- 来源:上海辞书出版社。可参考其官方出版物或在线数据库(如“辞海网络版”,需订阅)。
- 古籍用例(增强权威性):
- 如清代顾炎武《复庵记》:“环山之人皆信而礼之。而庵居蒿莽之间,无垣墉之蔽……” 此例中“蒿莽”即指野草丛生的荒僻之处。
- 来源:具体古籍原文可在《顾亭林诗文集》等权威整理本或大型古籍数据库(如“中国基本古籍库”、“国学大师”等)中查证。
网络扩展解释
“蒿莽”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含义
“蒿莽”原指草木丛生、茂盛繁密的自然景象,由“蒿”(草本植物,如青蒿)和“莽”(密生的草)组合而成,字面意义为“野草杂生”。
二、引申含义
- 环境复杂:形容自然或社会环境杂乱无序,如“覇王业俱蒿莽”(出自明代张四维《双烈记·计定》),暗喻事业荒废如杂草丛生。
- 事物纷繁:比喻事务繁琐或情况错综复杂,如“蒿莽的思绪”。
- 文化象征:在古汉语中,常借草木茂盛暗指荒芜、未被开垦的状态,带有隐逸或衰败的意象。
三、字源解析
- “蒿”:甲骨文中以“艹”或“茻”为形旁,“高”为声旁,本指青蒿类植物,后引申为地名。
- “莽”:字形由“犬”和“茻”组成,原指犬在草丛中追逐猎物,后泛指茂密的草或粗鲁行为。
四、应用示例
- 文学描写:“蒿莽连天,人迹罕至”。
- 历史评述:“江左风流,终归蒿莽”。
“蒿莽”兼具自然景象与抽象隐喻的双重性,既可描述草木繁茂的实景,也能引申为复杂、荒废的虚指,常见于古典文学与历史文献中。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双烈记》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览...
半面不忘宝帛贬乐避弹服蝉珥储光羲打听达扬颠懂颠隮典馈独出心裁方便门方贡腹蜟敷展亘隔海寇何由宏恉唿唿回鞍绞鮹赍咨踡跽朗个瓴甋临览流行性感冒橹轮鸣虵木客诗母弦仳离奇门麴米让手绕梁塞徼三臣沈愁蜃风市巷黍穗送日子堂途庭角徒诗屠羊违变围观畏匡忤累吴山秈稻纤疎小话儿销洗惜别息鸡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