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镐洛的意思、镐洛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镐洛的解释

西周 古都 镐京 和 东周 古都 洛阳 的并称。 梁启超 《中国地理大势论》:“ 运河 虽淤涸,而 燕京 之势力不衰者,一由积之既久,取精用宏,与千年前之 镐 洛 相等。一由海道既通,易河运以海运。”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镐洛是中国古代历史地理中的复合专称,由“镐京”与“洛邑”两个都城名称组合而成。具体释义如下:

一、词源构成 “镐”指西周都城镐京(今陕西西安长安区),出自《诗经·大雅》"考卜维王,宅是镐京"(引自《汉语大词典》)。

“洛”指东周都城洛邑(今河南洛阳),《尚书·洛诰》记载周公"卜涧水东、瀍水西,惟洛食"的营建过程(来源《十三经注疏》)。

二、历史指代 该词特指周王朝东西二都,镐京为武王灭商后所建宗周,洛邑为成王时期营建的成周。《史记·周本纪》载"营周居于洛邑而后去",印证两京并立格局(来源中华书局点校本《史记》)。唐代后文学作品中常以“镐洛”代指汉唐都城体系,如《全唐诗》收录韦应物诗句"镐洛风光动汉京"。

三、文化引申 在典章制度层面,镐洛象征古代都城礼制典范,《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制度被认为与两京规划相关(参考《周礼注疏》)。现代考古学中,该词用于表述西周双核心都城结构,可见于《中国考古学·两周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

需要说明的是,“镐洛”作为专业历史词汇,主要见于学术论著及历史文献,现代汉语日常使用频率较低。

网络扩展解释

“镐洛”是一个汉语词汇,具体含义及背景如下:

1.基本定义

“镐洛”是西周古都镐京(今陕西西安附近)与东周古都洛阳(今河南洛阳)的并称,常用于历史或地理语境中,泛指古代中国政治中心或文化象征。

2.历史背景

3.文献引用

梁启超在《中国地理大势论》中提到:“运河虽淤涸,而燕京之势力不衰者,一由积之既久,取精用宏,与千年前之镐洛相等。”此处“镐洛”借指古代都城的历史积淀,强调北京(燕京)与镐京、洛阳的类比关系。

4.其他相关解释

部分文献提到“洛”可指洛河(发源于陕西,流经河南的古河流)或姓氏,但在“镐洛”一词中特指洛阳。

“镐洛”是历史地理术语,核心含义为西周与东周都城的合称,常被引申为古代政治文化中心的象征。具体使用需结合语境,如学术讨论或文学比喻中。

别人正在浏览...

八鄙包瓜辩证法唯物论提纲薜荔衣朝务赤支沙丹襟电子束抵瑕陷厄反串饭桌负覊妻该管冈峦櫜鞬古典主义归功于谷驹汩碌碌花粉钱黄庭客护获借绯鸡公金麟金胜絶诣屦贱踊贵军司老奴敛身龙仔马裤米粣霶润被朱佩紫千虑敲句切念清善清爽人代桑姑少帛慑怖赊贷生兵胜谈盛宣怀圣域睡僊梳妆打扮四德檀龛土地祠罔伏违匿温淳罅裂遐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