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无所藏匿。语出《书·大禹谟》:“嘉言罔攸伏。” 孔 传:“善言无所伏,言必用。”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奏启》:“后 汉 羣贤,嘉言罔伏。”
“罔伏”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信息解释:
基本释义
“罔伏”意为“无所藏匿”,指言论或事物完全公开、无隐藏。其中“罔”表否定(无、不),“伏”指隐藏、潜藏,组合后强调坦率、毫无保留的状态。
出处与经典引用
该词源自《尚书·大禹谟》中的“嘉言罔攸伏”,孔颖达注释为“善言无所伏,言必用”,即善言不被埋没,必被采纳。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奏启》中进一步引用此句,形容东汉贤臣直言进谏的风气。
用法与延伸
现代适用性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极少使用,多见于古籍研究或文学创作中,需结合语境理解其文言色彩。
“罔伏”强调坦荡无隐的状态,需通过经典文献把握其内涵。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成语或例句,可参考古籍注疏或权威词典。
《罔伏》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心神不定、迷惑不清、不安稳。
《罔伏》由部首“网”和“卜”组成,共9画。其中,“网”部表示与网有关的意思,而“卜”部则表示与卜筮有关的意思。
《罔伏》的来源比较古老,最早出现在《周易》一书中,是用来形容卜筮结果不明确的情况。在繁体字中,罔写作「莽」,伏写作「覆」。
古时候,汉字的形状和现在有所不同。以《罔伏》为例,古时候的写法更为繁复,罔以「蒙」替代,伏则将各个笔画进行细分,写作「卜目⺈凵」。
1. 他的心思像《罔伏》一样,时而悲伤,时而欢乐。
2. 在面对重大决策时,她总是感到《罔伏》,难以做出决定。
罔伏的相关词汇有:罔顾、罔知、罔然、罔限等。
近义词:迷惘、迷茫、困惑、忧虑。
反义词:确实、明确、稳定、安宁。
暗耗按县摆当邦桢北军兵锋春山如笑楚神出宰大妈妈大庖德望点召发冲冠幡织俯蹐溉汲高翼革皮革新变旧横断喤聒火山锥简嘿佳音经构矜世取宠句倨克家劣把鵱鷜敏手内分泌涅污扁枯偏执千佛山栖遁嶔岑山虬钟綦卫权说屈厄腮斗市道之交十二门适会诗致太康坦怀腾遌同名同姓图画纸土语微策武装力量香镫硝烟弥漫谢殃隙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