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旱作的意思、旱作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旱作的解释

[dry farming] 不灌溉而进行的耕作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旱作”一词在不同语境下有具体含义,以下是综合解释:

一、基本词义 指不依赖灌溉的耕作方式,即在缺水条件下依靠自然降水进行农作物种植。该词原为农业术语,后引申为比喻在困难环境中坚持工作或生活(如提到的成语用法)。

二、农业领域具体特点

  1. 核心定义
    旱作农业特指年降水量250-600毫米的半干旱/半湿润偏旱地区,完全依赖天然降水的农业生产模式,涵盖种植业、养殖业等。

  2. 降水特征

    • 降水量少且集中:70%降水集中在7-9月,易导致季节性干旱。
    • 时空分布不均:需通过梯田、浅穴蓄水等技术提高雨水利用率。
  3. 资源特点

    • 人均耕地多:北方旱区人均耕地0.2-0.7公顷(全国平均0.09公顷)。
    • 光热条件优:如兰州年日照超2600小时,利于多熟种植。

三、应用现状
我国旱地占总耕地约50%,主要分布在北方,种植耐旱作物如谷子、高粱,需配合覆盖保墒、等高耕种等农艺措施。

数据来源说明:以上信息综合自百度文库、农机通等高权威性资料,完整内容可通过原文链接查看。

网络扩展解释二

旱作

旱作是指在无法灌溉水源的干旱地区,采取干旱耐旱农作物种植的方式。通过有效的土壤水分管理和合理的资源利用,以最小的水量实现农作物的良好生长和丰收。

拆分部首和笔画

《旱作》这个词是由“日”和“午”两个部首组成。其中,“日”部表示太阳,意味着干旱的状态;“午”部表示午时,意味着高温和炎热的环境。该词总计有10个笔画。

来源与繁体

《旱作》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农耕文化。在古代,许多地区缺乏充沛的水源,农民只能借助自然降水进行农作物种植。这种种植方式成为旱作农业。在繁体字中,旱作的写法为「旱作」。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旱作的汉字写法可以表现为不同的形态,如「旱作」、「作」、「旸作」等。这些表示方式基本上都含有“日”和“午”这两个部首,并通过不同的变形来表示干旱环境下的农作物栽培。

例句

1. 农夫们通过科学的旱作技术,成功地在干旱地区种植了丰收的农作物。

2. 由于水源短缺,很多地方选择了旱作来适应干燥的气候。

组词

旱作田、旱作农业、旱作种植、旱作技术

近义词

旱耕、旱田、旱地

反义词

灌溉、水田、水作

别人正在浏览...

阿炳尘梦吃官司重头戏串花家楚狂此次大虑调罨子濎濴地轴动气娥翠额手称颂摓策刚折干肉高飞远集高栏杭筏汗牛充栋覈辩贿脱金素虀糟峻阪盐车咔嚓控持累土聚沙累重缭曲乱首垢面落堕马六甲漫岗逆俦袍笏登场贫铗铺主青道齐心一力泉脉屈矫羣羣娆固熔体散阔商猋神鬼莫测石臼侍猎世胙疏奏檀舆天各一方町崖王子航顽猾闲情别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