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北固楼的意思、北固楼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北固楼的解释

楼名。在今 江苏省 镇江市 北固山 上。 晋 蔡谟 首起楼其上,以贮军实, 谢安 复营葺之。是后崩坏,顶犹有小亭,登降甚狭。 南朝 梁 萧正义 乃广其路。 大同 十年(公元544年) 梁武帝 登望久之,敕曰:“此岭不足固守,然 京口 实乃壮观。”于是改楼曰“北顾楼”。参阅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江南一·镇江府》。 梁武帝 有《登北顾楼》诗。 宋 辛弃疾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词:“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 北固楼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北固楼是中国古代著名楼阁建筑,位于江苏省镇江市北固山巅,为长江沿岸"京口三山"名胜之一。该名称由三部分构成:"北"指方位,源于其坐落于镇江北郊;"固"取自山体险峻、地势坚固之意;"楼"指多层建筑形制,属中国传统阁楼式景观建筑。

据《舆地志》记载,北固楼始建于东晋咸康年间(公元335年),现存建筑为2010年依据宋代《营造法式》复建,主体采用纯木结构,三重檐歇山顶制式,总高度19.9米,登临可俯瞰长江胜景。在文学领域,南宋词人辛弃疾名作《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使其成为爱国主义精神的文化符号,该词现存于《稼轩长短句》宋代刻本。

《汉语大词典》释"北固"为专有地名,特指镇江临江险要之地,《太平寰宇记》载其"北临长江,壁立千仞"。建筑学者梁思成在《中国建筑史》中将其列为江南楼阁建筑的典型范式,其斗拱结构和飞檐起翘比例具有显著宋代特征。现存历代题咏碑刻23方,最早为唐代书法家李阳冰篆书"天下第一江山"摩崖石刻,该文物现属镇江市文物保护单位。

网络扩展解释

北固楼是位于江苏省镇江北固山的一座历史名楼,具有多重文化内涵。以下从词义、历史、文化三方面综合解读:

一、词义解析

北固楼又称北固亭,得名于其地理位置——北固山。该名称源自东晋时期的军事防御属性,“固”意为坚固、固守,与最初屯兵建营的功能相关。梁武帝萧衍登临后将其改称“北顾楼”,取“登高北望”之意。

二、历史沿革

  1. 始建时期:公元339年由东晋重臣蔡谟建造,初期作为军事仓库,用于屯兵备战。
  2. 地位变迁:南朝梁武帝题写“天下第一江山”后声名鹊起,唐宋时期成为文人登临胜地,苏轼曾赞其为“天下之殊景”。
  3. 现代重建:历经多次毁坏,现存建筑为2010年按宋代《营造法式》复建,采用无漆无钉的实木榫卯结构,高19.9米,三层十字脊阁楼式设计。

三、文化象征

  1. 诗词意象:南宋辛弃疾在此写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其中“满眼风光北固楼”成为经典文学意象。
  2. 军事象征:成语“北固楼”衍生出“坚守信念”的引申义,典出南朝宋将刘裕在此抵御北魏的历史事件。

▶ 若需了解辛弃疾在此创作的具体词作,可延伸阅读《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全文。部分建筑细节可参考镇江北固山景区官网(来源:、6、8)。

别人正在浏览...

暗尘宝头儿暴诈本志财齎畅行无阻刺斜里大醇小疵德机顶职凡数服采浮县棺椁关所号坎儿酱菜捡破烂饥乱开弓不放箭辽东丁零替淩折六榷务流言止于智者麻蓝慢官马使眉痕棉花庄排訾棚籍镪水器行痊瘉囷仓仁者桑荫未移三昧色诊沙鴈深喻时流耍奸书颠水穷山尽水压顺济死缓痰饮填空橐笥五百罗汉五方杂处五十三参像煞乡胥显列瑕弃下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