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讲席,讲学的坐席。 南朝 梁 萧统 《谢敕参解讲启》:“中使曲临,弥光函席。”参见“ 函丈 ”。
(2).谓能容一席的小地方。 宋 无名氏 《鬼董》卷三:“贩米来此,触热不可归,欲借一函席度夏。”
“函席”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两种含义:
指古代学者讲学时使用的座位,常见于文献记载。例如南朝梁代萧统在《谢敕参解讲启》中提到“中使曲临,弥光函席”,这里的“函席”与“函丈”(古代师生讲学时的礼仪间距)相关联,强调学术交流的庄重性。
指仅能容纳一席之地的极小空间。宋代《鬼董》卷三记载:“贩米来此,触热不可归,欲借一函席度夏”,此处形容借住空间的局促。
建议需要具体分析语境时,可结合《汉语大词典》或《辞源》进一步考证。
函席是指邀请某人参加会议或聚会时,给对方发出席函并征询对方是否能够出席的行为。
函席的部首是⺩(几),总笔画数为8画。
函席是由古代汉字组合而成的词语。其中,函意为信函、书信,席意为座位、聚会。函席在古代常用于宴会请帖的书写。
函席的繁体字为「函席」,与简体字完全相同,没有区别。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在略有不同,函席的古代写法为「凾席」。
1. 明天晚上举行的宴会,我已经给你发了函席,请务必准时参加。
2. 这封函席是特地邀请你参加明天的座谈会的。
函席相关的组词有:
1. 函件:指用书信形式传达或通知的文件。
2. 席地而坐:指不坐椅子、坐在地上。
3. 参席:指被邀请或允许参加某个会议或活动。
函席的近义词有:
1. 座谈:指围坐在一起进行讨论或交流。
2. 召开:指组织或举办会议、活动等。
3. 邀请:指请求他人光临或参加某个活动。
函席的反义词是不邀,请客人不参加会议或聚会的行为。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