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督的意思、催督的详细解释
催督的解释
催促,督促。《三国志·蜀志·李严传》:“九年春, 亮 军 祁山 , 平 催督运事。”《南史·邓元起传》:“ 元起 曰:‘朝廷万里,军不卒至,若寇贼浸淫,方须扑讨,董督之任,非我而谁?何事忽忽,便相催督。’” 清 柴绍炳 《苦妇弃儿叹》诗:“侵晨起催督,前驱散军门。散军在须臾,逼迫恶容辞。”
词语分解
- 催的解释 催 ī 使赶快行动:催促。催办。催讨。 使事物的产生、发展变化加快:催化。催生。催眠。催奶。催肥。 笔画数:; 部首:亻; 笔顺编号:
- 督的解释 督 ū 察看;监管:监督。督办。督导。督察。督促。督师。督率(刬 )(亦作“督帅”)。督战。督学。 责罚:督过(督察责备)。督责。 古代将官名:都督。督邮。督护。总督。提督。督抚。 笔画数:; 部首
网络扩展解释
“催督”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cuī dū,其核心含义为催促并监督,常用于强调通过压力或强制手段推动事务进展。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催督”由“催”(催促)和“督”(监督)组成,表示通过持续催促和严格监督来确保任务完成。它带有紧迫性和强制性,多用于需要高效执行的情境。
二、历史用例
-
军事与政务
- 《三国志·蜀志·李严传》提到诸葛亮北伐时,李严负责“催督运事”,即监督粮草运输。
- 《南史·邓元起传》中,邓元起因战事紧急被“催督”领兵,凸显其军事背景下的紧迫性。
-
文学描写
- 《三国演义》第六回描述军队“催督”行军,士兵行动迟缓者会被严惩,体现高压手段。
三、现代应用
现代语境中,“催督”多用于管理或工作场景,如“催督各部门完成任务”,强调上级对下级的监督与进度把控。
四、近义词与场景
- 近义词:督促、敦促、督办。
- 适用场景:项目管理、政策执行、紧急任务等需高效推进的事务。
如需更完整的历史文献或例句,可参考《三国志》《南史》等典籍,或查阅汉典、查字典等权威词典。
网络扩展解释二
催督这个词是指督促、催逼的意思。拆分部首是亻(人)和口(嘴巴),笔画数为10。该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中的“催”和“督”两个词,合并在一起形成了现代汉语中的“催督”。在繁体字中,催督仍然保持着相同的字形。古时候的汉字写法可能与现代略有差异,但这个词的用法和意思并没有改变。
以下是一些关于“催督”的例句:
1.老板催督我们加快生产进度。
2.他经常催督我完成工作任务。
3.父母催督孩子们好好学习。
一些与“催督”相关的组词包括:催促、追督、敦促等。这些词都有一定的近义词关系,可以用来表示类似的意思。反义词则表示相反的意思,与“催督”相关的反义词可能是放任或拖延等。
希望这些信息能对你有所帮助!有其他问题可以随时提问哦!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