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钩盾的意思、钩盾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钩盾的解释

亦作“钩盾”。古代职官和官署名。 汉 少府属官有钩盾令,职掌园苑游观之事, 晋 亦有之; 隋 唐 曰钩盾署,属司农寺,职掌薪炭鹅鸭薮泽之物,以供祭飨。《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又中书謁者、黄门、鉤盾、尚方、御府、永巷、内者、宦者﹝八﹞官令丞。” 颜师古 注:“鉤盾主近苑囿。”《文选·张衡<东京赋>》:“奇树珍果,鉤盾所职。” 薛综 注:“鉤盾,今官,主小苑。” 清 赵翼 《米贵》诗:“祗应钩盾田犹旷,可惜高空种不成。”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钩盾”一词的含义可从历史职官和比喻性用法两个角度解释,具体如下:

一、古代职官与官署名(主要含义)

  1. 基本职能
    钩盾是汉至隋唐时期的官职及官署名称,主要负责皇家苑囿、祭祀物资管理。汉代属少府,晋代延续,隋唐时改称钩盾署,隶属司农寺。

  2. 职责范围

    • 汉代:掌管皇家园林、游观场所(如奇树珍果的培植)。
    • 隋唐:扩展至薪炭、鹅鸭养殖、薮泽资源管理,保障祭祀所需物资供应。
  3. 文献佐证
    《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其为少府属官,颜师古注“钩盾主近苑囿”;《东京赋》亦提到“钩盾所职”,指其管理苑囿的职能。


二、比喻性用法(较少见)

部分现代词典将其引申为成语,意为“以攻防手段自我保护”,如“钩”象征攻击,“盾”象征防御,形容应对内外压力的策略。但此解释未见于权威历史文献,可能是后起的引申义。


提示:若需进一步考证职官沿革,可参考《汉书》及唐代典章制度相关史料。

网络扩展解释二

钩盾的意思

钩盾是一个汉字词语,用来形容一种特殊的防御武器。钩盾通常由金属制成,呈盾牌状,上面有一个用于攻击和抓住敌人的钩子。

拆分部首和笔画

钩盾的部首是金字旁,拆分成两个部首,分别是钅和盾。钅是金属的意思,而盾则表示盾牌。

钩盾的总笔画数是11画。

来源和繁体

钩盾最早出现在古代兵器目录中,用于用来防御敌人的攻击。这个词是根据钩盾的形状和用途而取的名字。

繁体字中,钩盾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中国,汉字的书写方式有所不同。钩盾在古代常被写作「鈎盾」,字形稍有差异,但仍保持了钩和盾的意思。

例句

1. 士兵手持钩盾,迎击敌人的进攻。

2. 敌人的箭矢被钩盾挡住了。

组词

1. 钩镰(形容一种具有长柄和钩子的农具)

2. 钩子(表示一种有钩状物体的工具或配件)

近义词

1. 钩镰(形状和用途相似的农具)

2. 钩状(形容物体具有钩子的形状)

反义词

1. 盾牌(表示一种用于防御的平面物体)

2. 武器(表示用于攻击的工具或器械)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