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 mouth malt sugars and dally with one's grandson——an old man enjoys life with no cares] 含着糖逗小孙子,形容老年人自娱晚年,不问他事的乐趣
后,吾但含饴弄孙,不能复关政矣。——《后汉书·马皇后纪》
含着饴糖逗小孙子。形容老人自娱晚年,不问他事的乐趣。《东观汉记·明德马皇后传》:“穰岁之后,惟子之志,吾但当含飴弄孙,不能復知政事。” 宋 王禹偁 《贺册皇太后表》:“问安侍膳,载趋 长乐 之宫;含飴弄孙,永镇 显亲 之殿。” 清 周亮工 《书冯友将画竹卷后》:“含飴弄孙,无事相对,以保此餘年,詎不大愉快哉!” 苏曼殊 《送邓邵二君序》:“復见二君含飴弄孙於桃花鸡犬之间,不为亡国之人,未可知也。”
含饴弄孙(hán yí nòng sūn)是一个形容老年人晚年生活的成语,具体解释如下:
形容老年人晚年生活悠闲自在,以陪伴儿孙为乐,不再为琐事操劳。
例句:
适用于描述退休生活、家庭亲情类文章,或表达对长辈晚年安适的祝愿。
例如:“愿您卸去繁忙,早日含饴弄孙,尽享天伦。”
若需更多例句或典故细节,可参考历史文献《后汉书》或成语词典。
含饴弄孙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大人含着糖果和小孩一起玩耍,用于形容长辈对小孩的喜爱和宠溺。
含饴弄孙的拆分部首是“口”,其中“含”部的笔画数为7,弄”部的笔画数为7,“孙”部的笔画数为10,总计24个笔画。
这个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呂氏春秋·孝行覽》一书中的故事。按照故事,姜叔与乐毅常常玩耍,其中一次姜叔含着饴糖、弄着乐毅的儿子,而乐毅却竟然没有生气,反而感到高兴。这个故事流传开来,成为表达长辈对小孩钟爱的成语。
繁体字为「含飴弄孫」,繁体字的书写形式相对更为传统,在台湾和香港仍然广泛使用。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可能会有所不同。据了解,古代的《广韵》将“饴”字注作“糕小糕也”,强调了“含糕弄孙”这个词的意义。
最近,我经常看到父母含饴弄孙,对他们的孩子格外溺爱。
含笑,含苞,含辛茹苦,弄脏,弄丢,弄糟等。
宠爱,宠溺,溺爱。
教育,严厉,拒人千里,避之唯恐不及。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