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王刍的意思、王刍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王刍的解释

植物名。菉草的别称,又名荩草。《诗·卫风·淇奥》“緑竹猗猗” 毛 传:“緑,王芻也。” 陆德明 释文:“《尔雅》作菉。”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五·荩草》:“此草緑色,可染黄……古者贡草入染人,故谓之王芻;而进忠者谓之藎臣也。” 清 姚鼐 《洪县》诗:“单车度 淇水 ,秋雨緑王芻。”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王刍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历史深度的名词,其核心含义指荩草(学名:Arthraxon hispidus),属于禾本科草本植物。以下从词义、特性及文化意涵三方面详释:


一、基本释义与植物特性

  1. 草本植物

    王刍即荩草,常见于田野湿地,茎细长,叶片呈披针形。古代文献中明确其植物属性,如《说文解字》释“刍”为“刈草”,而“王”表尊贵,合称或指可作帝王饲马之草。来源:《说文解字注》

  2. 别称与药用

    又名“黄草”“绿竹”,《本草纲目》载其茎叶可入药,具清热利尿之效。李时珍称:“王刍,荩草也,叶似竹而细薄,茎亦圆小。”来源:《本草纲目·草部》


二、文化隐喻与典籍用例

  1. 恶草之喻

    因荩草易蔓延,古人常以“王刍”喻小人或谗言。《诗经·小雅·采绿》中“终朝采绿,不盈一匊”的“绿”即王刍,暗讽采集无用之物。朱熹《诗集传》注:“绿,王刍也,恶草。”来源:《诗集传》

  2. 忠臣象征

    汉代王逸《楚辞章句》反用其意,以“薋菉葹以盈室”(菉即王刍)对比“荃蕙化而为茅”,借恶草丛生喻忠良被蔽。来源:《楚辞补注》


三、词源演变与训诂

  1. 同物异名考

    《尔雅·释草》称“菉,王刍”,郭璞注:“菉草也,今呼鸱脚莎。”说明其名称因地而异。来源:《尔雅义疏》

  2. 通假现象

    古籍中“王刍”亦写作“玉刍”,如《管子·地员篇》载“其草宜玉刍”,实指同种植物。来源:《管子校注》

王刍兼具植物实体与文化符号双重身份,其释义需结合训诂学、文献学及植物学交叉印证,方显汉语词汇之深厚底蕴。

网络扩展解释

根据搜索结果显示,“王刍”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植物学和文化比喻两个角度解析:

一、植物学释义

王刍是菉草的别称,又名荩草,属于禾本科植物。其特点是:

  1. 形态特征:草本植物,茎细长,叶片呈绿色,古代常用来染黄。
  2. 用途:可作染料,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其“緑色可染黄”,且因被用作贡品,故称“王刍”。

二、文学与文化中的比喻

  1. 象征恶草:在《离骚》等文学作品中,王刍与苍耳(葹)并称,被比喻为“谗佞小人”。
  2. 引申含义:成语中借“王刍”比喻“人才被埋没”,如《诗经·卫风·淇奥》“緑竹猗猗”一句,毛传注“緑”即王刍,暗含对隐士或未遇贤者的隐喻。

三、历史文献记载


若需了解更详细的古籍引证或植物特性,可参考《汉典》《本草纲目》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安弓白荅白旂别树一旗兵矢璧砌避退不赞一词侧心倡伎冲厚电铗胴部二妫放谷反异凤喙复数篙艣蛤像贡生归美蜾匾横草之功虹栋红土皇枢健强焦肺寂嘿浸溉金庚经説矍矍爵跃居贸科道两衙门临厕灵谈琳珪驴脸煤核儿腼慙名从主人摸娑内侮女招待千乞弃甲曳兵群魔乱舞肃景桃符天正同床各梦头痛灸头,脚痛灸脚土俑委策宪裁晞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