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三盆手的意思、三盆手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三盆手的解释

犹三淹。谓三度浸茧以手抽其丝绪。《礼记·祭义》:“及良日,夫人繅三盆手,遂布於三宫夫人、世妇之吉者,使繅。” 孔颖达 疏:“三盆手者,犹三淹也。手者,每淹以手振出其绪,故云三盆手。”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三盆手”是一个源自古代制丝工艺的术语,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定义

指古代缫丝过程中“三次浸茧抽丝”的工序,需用手反复操作。该词出自《礼记·祭义》,描述王后主持的礼仪性制丝流程。

二、词源与出处

  1. 文献依据
    《礼记·祭义》记载:“夫人缫三盆手,遂布于三宫夫人、世妇之吉者,使缫。”
  2. 注释补充
    唐代孔颖达在《礼记正义》中解释:“三盆手者,犹三淹也。手者,每淹以手振出其绪。”指三次将蚕茧浸入热水盆,每次用手抽丝头。

三、工艺步骤

  1. 浸茧:将蚕茧分三次浸入不同温度的热水盆中,软化丝胶。
  2. 抽丝:每次浸泡后用手找出丝头,逐步抽出完整的丝线。
  3. 象征意义:该工序被纳入祭祀礼仪,体现古代对蚕桑生产的重视。

四、引申用法

部分现代辞书(如查字典)将其引申为“手势矫健灵活”的成语,但此用法较罕见,需结合语境判断。

注:网页中“繅”与“缫”为异体字,均指抽丝工序。如需查看完整文献,可参考《礼记》原文及孔颖达注疏。

网络扩展解释二

《三盆手》的意思

《三盆手》是一个成语,它指的是一个人用手做事非常熟练、娴熟而有技巧。

拆分部首和笔画

《三盆手》这个词拆分的部首是“手”,它的笔画有4画。

来源

《三盆手》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民间传说。相传,有一位叫做张三盆的人,他擅长手艺,无论什么样的手工活都能做到炉火纯青的境地。他的熟练程度以至于有人形容他的手就像三只盆一样灵活,从而衍生出了这个成语。

繁体

《三盆手》在繁体中的写法和简体一样,也是“三盆手”。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时候汉字写法中,《三盆手》的“盆”字可能有一些变化,但整体结构和现代汉字基本相同。

例句

1. 他的手艺真是一流,简直就是《三盆手》啊!

2. 看他操作这些脆弱的玻璃器皿,就像是一位真正的《三盆手》。

组词

该词还可以组成一些相关的词语,如:手艺、手法、手工等。

近义词

近义词包括:能工巧匠、神巧手、能手等。

反义词

反义词包括:生手、笨手笨脚、拙手等。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