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僦柜的意思、僦柜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僦柜的解释

亦作“ 僦匱 ”。 唐 代有柜房,是一种代人保管金钱及贵重物品以收取保管费的寄存业。所设保管柜即称“僦柜”。亦用以泛指这种柜房业务。后又演变为典当质钱的质库(当铺)。《旧唐书·德宗纪上》:“搜括既毕,计其所得纔八十万贯,少尹 韦禛 又取僦柜质库法拷索之,纔及二百万。”《新唐书·奸臣传下·卢杞》:“然悉田宅奴婢之直,緡止八十万,又僦匱、质舍、居贸粟者,四貣其一,仅至二百万。”《资治通鉴·唐德宗建中二年》:“又括僦柜质钱。” 胡三省 注:“民间以物质钱,异时赎出,於母钱之外復还子钱,谓之僦柜。”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五节:“据现有材料看,最大的商业当是放高6*6*贷的柜坊。柜坊又有僦柜、寄附铺、质库、质舍等名称,类似后世的当铺。”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僦柜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僦柜是中国唐代特有的金融术语,指代民间经营的钱财保管与租赁业务。该词由"僦"(租赁)和"柜"(储物器具)组合而成,本义为代人保管财物并收取费用的柜房服务,后扩展为包含储蓄、信贷等功能的早期金融机构。据《汉语大词典》记载,僦柜在盛唐时期已形成完整运营体系,商人将钱帛寄存柜坊可获取"僦柜质钱"凭证,凭票即可异地支取。

唐代柜坊业务包含三大核心功能:一是保管贵重物品,收取"僦直"(保管费);二是经营典当质押,史载"以物质钱,异时赎出"的运作模式;三是开展信用贷款,据《新唐书·食货志》记载,长安西市柜坊可为商人提供"飞钱"汇兑服务。这种金融创新推动了跨区域贸易发展,但也因高利贷问题屡遭朝廷限制,唐德宗建中三年(782年)曾颁布"借僦柜钱令",对柜坊资本实施管制。

现代学者李锦绣在《唐代财政史稿》中指出,僦柜本质是商品经济发展催生的民间信用机构,其运作模式已具备现代银行业的雏形。该制度在宋代逐渐被"交子务""便钱务"等官方金融机构取代,但其开创的信用凭证制度对中国古代金融史产生深远影响。

网络扩展解释

“僦柜”是唐代经济活动中出现的一种特殊金融业务,具体含义和演变如下:

  1. 基本定义
    僦柜(或作“僦匮”)指唐代的“柜房”行业,主要功能是代人保管金钱及贵重物品,并收取保管费。其名称来源于寄存所用的保管柜。

  2. 功能与运作
    这类柜房类似于现代银行的保险箱服务,商户或富人将财物寄存于僦柜,经营者通过收取保管费盈利。部分记载显示,僦柜后期逐渐发展为典当质钱的质库(当铺),兼具保管与抵押借贷功能。

  3. 历史背景与文献记载
    唐代中后期,僦柜在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据《资治通鉴》记载,唐德宗建中三年(782年),朝廷因财政困难,曾强制征用僦柜存款的四分之一以充军费,反映出当时僦柜存储规模较大。

  4. 演变与影响
    从单纯保管到兼具典当功能,僦柜的演变体现了古代金融业的逐步发展,也为后世当铺等金融机构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需注意,相关史料中“僦柜”常与“质库”并提,但两者在唐代可能存在业务交叉,具体界限需结合更多文献考证。

别人正在浏览...

白天见鬼班爵布划簿状不作兴畅见蠢迪伺候大珰丁香竹东窗计对接飜翥法友肥头大面蜂巢风荷讽味桂枝客姑苏台轰杀假借义奸滑角速度饥不择食粳稻镜浦金毛金石人禁物讵得君王腊豤豤蜡面蜡捻恋豆量气躐玷陵虚箩斗麦口期满园春色美轮美奂内核宁内前规青莲宫情同手足人极计生日廪日全食诗版试差说化梳行无价寳无可讳言显人消靡小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