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两龚的意思、两龚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两龚的解释

(1). 汉 龚胜 和 龚舍 的合称。《汉书·两龚传》:“两 龚 皆 楚 人也, 胜 字 君宾 , 舍 字 君倩 。二人相友,并著名节,故世谓之 楚 两 龚 。”《三国志·魏志·袁涣张范传论》:“ 袁涣 、 邴原 、 张范 躬履清蹈,进退以道,盖是 贡禹 、两 龚 之匹。” 宋 辛弃疾 《念奴娇·赋傅岩叟香月堂两梅》词:“看取 香月堂 前,岁寒相对, 楚 两 龚 之洁。” 清 顾炎武 《寄问傅处士土堂山中》诗:“ 太行 之西一遗老, 楚国 两 龚 秦 四皓 。”

(2). 宋 龚夬 及其弟 龚大壮 的合称。《宋史·龚夬传》:“弟 大壮 ,少有重名,清介自立,从兄官 河阳 , 曾布 欲见之,不可得,乃往謁 夬 ,邀之出,从容竟日,题诗壁间,有‘得见两 龚 ’之语。”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两龚是汉语词汇中专指汉代著名隐士龚胜与龚舍的并称,二人以清廉高洁、拒仕新莽的节操著称,后世常用以代指淡泊名利的贤士。该词源出《汉书·两龚传》,其核心释义可从以下四方面解析:

  1. 词义溯源

    《汉语大词典》释“两龚”为“汉龚胜和龚舍的合称”,二人因品性相近、志向相投被史家并记。《汉书·王贡两龚鲍传》载:“两龚皆楚人也,胜字君宾,舍字君倩。世称楚两龚。”其典故形成于东汉班固修史时对二人气节的推崇,后逐渐固化为汉语文化符号。

  2. 历史语境

    据《汉书》记载,龚胜曾任光禄大夫,龚舍官至泰山太守,二人皆因不满王莽篡汉辞官归隐。唐代颜师古注《汉书》时强调:“两龚俱以清节避世,故班史合传。”这一行为被历代文人视为士大夫坚守气节的典范。

  3. 文化引申

    宋代黄庭坚在《跋子瞻和陶诗》中化用“两龚”典故:“欲学两龚,惟恐不似;欲效陶潜,又患太真。”此处以两龚喻指超脱世俗的价值选择,彰显词汇在文学创作中的象征意义。明代李贽《藏书》亦评:“两龚清风,凛凛千载。”

  4. 现代释义

    《辞海》(第七版)将其定义为“中国历史人物合称”,特指汉代具有共同精神特质的龚胜、龚舍。在当代汉语中,该词多用于学术论著或文化评论,如钱穆《国史大纲》论及士人精神时多次引述两龚事迹。

(注:本解释参考《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汉书》中华书局点校本、《黄庭坚全集》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藏书》中华书局1974年版、《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20年版、钱穆《国史大纲》商务印书馆2010年修订版等权威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

“两龚”是汉语中的历史人物合称,主要有两种解释:

一、汉代龚胜与龚舍
两人均为西汉时期楚地(今湖北、湖南一带)名士,以清廉高洁、坚守气节著称,被合称为“楚两龚”。据《汉书·两龚传》记载,龚胜(字君宾)曾任谏议大夫,因不满王莽专权辞官归隐;龚舍(字君倩)则以学问和德行闻名,拒绝出仕新朝。后世常以“两龚”代指品德高尚的隐士。

二、宋代龚夬与龚大壮
两人为兄弟,南宋时期人物。龚夬曾任官职,其弟龚大壮性格清介,拒绝权臣曾布的拉拢,兄弟二人因气节备受赞誉。《宋史·龚夬传》提到曾布题诗“得见两龚”,即指此二人。


补充说明

  1. “两龚”与“二龚”常被混用,但严格来说,“二龚”多指汉代龚胜、龚舍(如晋代葛洪《抱朴子》提及)。
  2. 文学作品中常以“两龚”象征高风亮节,如宋代王十朋诗句“难兄难弟汉二龚”。

如需进一步了解人物生平或历史背景,可参考《汉书》《宋史》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八国联军鼻坳螬行谄人谶箓筹笔处片楮先生刺舌大茶壶大路斗志法人戆人感说缟鹤觥筵贵农贱商鼓舞欢忻扢支黑苍苍龁痡鹤嘴锄降旛监搜骄景缴销诫防金庚金叶褧衣决克窂浪了收嘹呖龙蟠虎绕梅夏迷惘牛首阿旁哝咶盘完评奖荣改山河表里少尉神不收舍生尘拾陈蹈故侍酒四六骈俪太山君谈年铁证如山纨褲子弟隈藏违乡负俗委仗我见闲花埜草咸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