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骨如柴的意思、瘦骨如柴的详细解释
瘦骨如柴的解释
形容消瘦到极点。
词语分解
- 瘦骨的解释 .谓马的肢体强壮而不肥。 唐 杜甫 《房兵曹胡马》诗:“胡马 大宛 名,锋稜瘦骨成。”.指瘦弱的身躯。 唐 陆龟蒙 《记事》诗:“瘦骨倍加寒,徒为厚繒纊。” 清 纳兰性德 《昭君怨》词:“瘦骨不
- 柴的解释 柴 á 烧火用的草木:柴草。柴火。柴门。火柴。木柴。 烧柴祭天:“柴于上帝”。 瘦,不松软:柴鸡。柴心儿。 姓。 笔画数:; 部首:木;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瘦骨如柴”是一个成语,形容人或动物极度消瘦、骨骼突出的状态。以下为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 拼音:shòu gǔ rú chái
- 字面意思:骨头瘦得像木柴一样,比喻身体极度消瘦。
- 近义词:骨瘦如柴、瘦骨嶙峋、形容枯槁。
- 反义词:滚瓜溜圆、大腹便便、肥头大耳。
出处与典故
- 宋代陆佃《埤雅·释兽》
原文提到“瘦如豺”,并解释“豺”即“柴”,因其体型瘦削,故称。
- 宋代杨万里《武陵春·长铗归乎逾十暑》
词中写道:“瘦骨如柴痛又酸,儿信问平安”,以文学化表达凸显病弱消瘦的状态。
用法与例句
- 用法:多用于描写因疾病、饥饿或劳累导致的极度消瘦,含一定夸张色彩。
- 例句:
- “旧赐龙团新作祟,频啜得中寒。瘦骨如柴痛又酸,儿信问平安。”(杨万里词)
- “我千辛万苦有甚疑猜,可不道我脸儿黄、瘦骨如柴。”(明代高明《琵琶记》)
辨析与延伸
- 与“骨瘦如柴”的关系:两者含义相同,仅词序不同,可视为同一成语的变体。
- 适用场景:常见于文学、口语中,用于强调消瘦程度,如描写饥荒、重病或贫困者的状态。
如需进一步了解成语的演变或具体文学作品中的用例,可参考汉典、诗词原文等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瘦骨如柴》的意思和来源
《瘦骨如柴》是一个形容词词组,意思是形容人或动物因瘦弱而骨骼突出可见。
这个词的拆分为:“瘦”、“骨”、“如”和“柴”。
部首:
瘦 - 病部
骨 - 骨部
如 - 女部
柴 - 木部
笔画:
瘦 - 八画
骨 - 9画
如 - 正楷写法为4画
柴 - 木部字,正楷写法为6画
《瘦骨如柴》一词的来源以《老残游记》为例。在这部明代小说中,有这样一个形容句:她“人称瘦骨如柴”。从这段描述开始,《瘦骨如柴》开始被广泛使用。
《瘦骨如柴》的繁体字写法
《瘦骨如柴》的繁体字写法为:“瘦骨如柴”。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可能与现代有所不同,但对于《瘦骨如柴》一词,其基本字形保持不变,只是一些笔画的书写方式有所差异。
《瘦骨如柴》的例句
1. 他长期营养不良,看上去瘦骨如柴。
2. 这只受虐待的动物已经瘦骨如柴了。
3. 她面容苍白,身体瘦骨如柴,叫人心疼。
组词
瘦肉、骨瘦如柴、如柴如花、骨头
近义词
瘦骨嶙峋、皮包骨头、枯瘦如柴
反义词
丰腴如瓜、百肉之躯、肌肉发达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