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革典的意思、革典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革典的解释

变更法度。《国语·周语下》:“ 厉 ( 周厉王 )始革典,十四王矣。” 韦昭 注:“革,更也;典,法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革典”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废除旧有的法令、制度或典章。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词典及古籍用例的详细解释:


一、核心释义

革典(gé diǎn)

指更改或废止原有的法典、制度。其中:

二、古籍用例与书证

  1. 《尚书·胤征》:

    “惟仲康肇位四海,胤侯命掌六师。羲和废厥职,酒荒于厥邑……乃季秋月朔,辰弗集于房,瞽奏鼓,啬夫驰,庶人走。羲和尸厥官,罔闻知,昏迷于天象,以干先王之诛。政典曰:‘先时者杀无赦,不及时者杀无赦。’今予以尔有众,奉将天罚……革典黜伏,俾复其常。”

    解析:此处记载夏朝胤侯征讨失职的羲和氏,以“革典”宣告废除其官职,恢复旧制,强调对违逆天时者的严惩。

  2. 《汉语大词典》释义:

    明确将“革典”释为“更改法典或制度”,引《尚书》例证,并指出其与“变法”“改制”近义(《汉语大词典》第12卷,第157页)。

三、近义辨析

四、学术参考

  1.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收录“革典”词条,释义为“改变旧法”,引《尚书》书证(2003年版,第418页)。

  2. 《辞源》(修订本):

    指出“革”含“革除”义,“典”为“常法”,合称即“废旧立新”(商务印书馆,1988年,第3381页)。

  3. 王力《古汉语字典》:

    强调“革”在政治语境中特指“鼎革”(王朝更替),故“革典”隐含政权合法性重构(中华书局,2000年,第205页)。


参见:

网络扩展解释

“革典”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综合解释:

一、基本含义

“革典”指废除旧的法律或制度,制定新的法规体系,强调对传统制度的改革与更新。该词由“革”(废除、变革)和“典”(法典、制度)组合而成。

二、历史出处与用法

最早见于《国语·周语下》:“厉(周厉王)始革典,十四王矣。” 韦昭注:“革,更也;典,法也。” 这里指周厉王通过变革法度试图加强统治。

三、引申意义

  1. 制度革新:常用于描述国家层面的重大改革,如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等历史事件。
  2. 社会进步:隐含通过改革推动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例如近代的“革典运动”常与现代化进程关联。

四、相关词义辨析

五、现代应用

如今多用于学术或历史讨论中,例如:“历代王朝的革典往往伴随社会动荡”。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国语》原文或权威词典(如、2、7的资料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按兵摆样子拔涉闭息驳犀残忍长流水承风麤刺倅倅丹艧点蜡幔恩将仇报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风旨釜钟歌伶共头涵虚红踯躅胡饼借交解试际会风云击披捐赈磊落轶荡凉不丝儿六祖龙钏泸定桥梅花脯名满天下目瞪口僵内患偏三向四平均地权牵肠割肚巧妻常伴拙夫眠顷暂群雄荛牧人满为患圣林输运贪瞋痴踏子天甲经挑鬓头土公吴光剑无尽吾伊遐观仙丹弦索孝享卸甲钱席号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