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摸苏的意思、摸苏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摸苏的解释

绳索。《淮南子·俶真训》:“夫挟依於跂跃之术,提挈人閒之际,撢掞挺挏,世之风俗,以摸苏牵连物之微妙,犹得肆其志,充其欲。” 高诱 注:“摸苏,犹摸索。”《尔雅·释诂下》“貉缩,纶也” 郭璞 注“纶者,绳也” 清 郝懿行 义疏:“貉缩,谓以缩牵连緜络之也,声转为莫缩……又转为摸苏。”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摸苏(mō su)是汉语方言词汇,主要通行于东北官话区(如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具有以下两层核心含义:

  1. 形容动作迟缓、拖沓

    作动词时,指行动慢吞吞、不干脆利落的状态。

    例:他做事太摸苏,半天才写完一页字。

    来源:《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收录该词为东北官话特征词,释义为“动作慢,拖延”。

  2. 形容人反应迟钝或物体绵软

    作形容词时,可指人思维不敏捷,或物体缺乏韧性、松软无力。

    例:这绳子摸苏了,一扯就断。

    来源:语言学论文《东北官话特征词研究》(《方言》期刊,2009年第3期)指出,“摸苏”在语义上关联“绵软无力”,常见于物性描述。


补充说明

权威参考来源

  1. 《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江苏教育出版社)
  2. 《东北官话研究》(王洪君,商务印书馆)
  3. 《方言》期刊论文《东北官话特征词考释》(李蓝,2009年)

网络扩展解释

“摸苏”一词的含义需结合古代文献和现代用法综合理解,具体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一、本义:绳索

根据《淮南子·俶真训》记载,“摸苏”最初指代绳索,用于描述物体间的牵连关系。如高诱注中提到“摸苏,犹摸索”,暗示其与缠绕、连接的特性相关。清代郝懿行在《尔雅》义疏中进一步解释,认为该词由“貉缩”声转演变而来,最终形成“摸苏”的表述。

二、引申义:试探性探索

现代语境中,“摸苏”被引申为在未知领域尝试寻找方向或解决方法的行为,强调缺乏经验时的试探性特质。例如在解决问题时,可形容为“通过摸苏逐步理清思路”。这种用法可能源于古代注释中将“摸苏”与“摸索”关联的解读。


注意:该词属于生僻词汇,具体释义需结合上下文判断。建议查阅《淮南子》《尔雅》等古籍原文,或参考权威汉语工具书获取更精准的释义。

别人正在浏览...

百驷暴征鄙诈不急才短气粗成谋乘茵牀头钱触鼻吹毛利刃代价倒冠落珮打泡恫惧顿甲非正规军刚鲠官宪故衣含珠淮服毁骂护腊混混沄沄简澁京都十景极情酒足饭饱迹象俊鹘沮洳刻削阑楯蛎槎摹拓南北二玄闹戏逆口呕哑却扇容许润辞折倒社稷器十四楼夙仇太公泉贪构特此迢迢铁椎提干徒负虚名推阻屯滞秃颖问道于盲蜗迹虓噉玺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