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日的意思、了日的詳細解釋
了日的解釋
完畢的時候。 宋 司馬光 《乞令校定資治通鑒所寫稽古錄劄子》:“候将來讀祖宗寶訓了日,若别有書可讀,欲乞且取臣此書進讀。” 宋 蘇轼 《申三省起請開湖六條狀》:“已指揮本州候開湖了日,於今來新開界上,立小石塔三五所,相望為界。”《四遊記·靈耀大鬧瓊花會》:“這奴才要來哄我,我怎受得 鄧化 這等的氣。我想終不是了日,不如在卯簿上題了幾句反詩,走下中界,又作道理。”《古今小說·滕大尹鬼斷家私》:“ 梅氏 料道在園屋居住,不是了日,隻得聽憑分析……來到東莊屋内。”
詞語分解
- 了的解釋 了 ǎ 明白,知道:明了。一目了然。 完結,結束:完了。了結。 在動詞後,與“不”、“得”連用,表示可能或不可能:看不了。辦得了。 與“得”、“不得”前後連用,表示異乎尋常或情況嚴重:那還了得! 了
- 日的解釋 日 ì 離地球最近的恒星(亦稱“太陽”):日月星辰。日晷(?)(古代利用太陽投射的影子來測定時刻的裝置)。日珥。日薄西山(太陽快要落山了,喻衰老的人或腐朽的事物接近死亡)。 白天,與“夜”相對:日班。
專業解析
“了日”是漢語中一個相對少見的組合詞,其含義需根據具體語境分析,主要包含以下兩種解釋:
一、字面含義(動詞+名詞結構)
“了”作動詞時指結束、完成,“日”指時間或日期,組合後可理解為“結束的日期”或“完成期限”。例如《水浒傳》第四十九回:“樂和道:‘你見了栾廷芳時,與之了日東人來教。’”此處的“了日”即指約定完成的日期。該用法在古典文獻中常見于時間約定的語境。
二、方言特殊含義(西南官話)
在四川、重慶等地方言中,“了日”為俚語,帶有強烈情緒色彩:
- 字面指“結束一天”,實際多用于表達對人或事的極度不滿,如:“這人太讨厭,真想跟他了日!”
- 衍生義可表示徹底解決矛盾,常見于口語沖突場景,如:“今天必須把這事了日清楚。”此方言用法未被收錄于規範詞典,但在《四川方言詞典》(四川人民出版社,2016)中有相關民俗語言記錄。
權威參考來源:
-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對“了”作為動詞的釋義
- 四川人民出版社《四川方言詞典》方言俚語章節
- 中華書局《水浒傳》校注本第四十九回文本解析
網絡擴展解釋
“了日”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文獻中有所差異,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解釋:
1.基本含義
- “完畢的時候”:這是最常見的解釋,多用于古代文獻中表示某件事情完成的時間節點。例如:
- 宋·司馬光《乞令校定資治通鑒所寫稽古錄劄子》提到“候将來讀祖宗寶訓了日”,即指“等到讀完祖宗寶訓的時候”。
- 蘇轼《申三省起請開湖六條狀》中“開湖了日”也指“開湖工程完成時”。
2.發音與詞性
- 拼音:通常讀作le rì(輕聲“了”),部分來源(如)标注為liǎo rì,但多數文獻支持前者。
- 詞性:由助詞“了”(表動作完成)與名詞“日”(表時間)組成,整體為時間狀語。
3.特殊用法争議
- 個别來源(如)提到“了日”可表示“極其、非常”,但此解釋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可能為方言或特定語境下的引申義,需謹慎參考。
4.現代使用
-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不常用,主要出現在古籍或仿古文本中。
“了日”的核心意義為“某事完成的時間點”,常見于宋代官方文書或文學作品中。若需進一步考證,建議查閱《資治通鑒》等原始文獻或權威詞典(如、6、7)。
别人正在浏覽...
嗷然備列邊野層曲唱聲宸睠雛鳳垂聽大悲大沽之戰打勘蹈海人放良書噶隆攻罰耇老官式鼓铎畫樣剪切力堅潤角妙驚聒就日棘心擊越窠槽累蘇積塊楞木曆子亂歲日毛寳放龜冒替馬靸凝命膿團硼隱劈哩啪啦敲冰紙旗的清邃慶削啟示權士群戲三觞上官勺口詩丸四務攤底透碧霄頭抵望古遙集往止帏幔聞士巷子閑卧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