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悻然、失望貌。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九章:“一种灰失失的心情,从 高增福 不调和的瘦脸上表现出来。” 柳青 《创业史》第十二章:“ 孙水嘴 霎着眼,惊愕不解地盯了一阵,然后灰失失地离开了。”
“灰失失”是一个汉语方言词汇,主要用于形容颜色暗淡、无光泽或事物状态萎靡不振的样子。其核心含义围绕“灰暗”与“失落”的双重意象展开,具体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视觉上的灰暗感
指物体表面颜色不鲜明,呈现蒙尘、褪色或光线不足的视觉效果。例如旧物因年代久远而“灰失失”,或阴雨天气下景物显得“灰失失”。
来源:《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李荣主编),商务印书馆,2002年,ISBN 9787100032761。
状态上的颓丧感
引申形容人或事物缺乏生气、精神萎靡的状态。如“他最近灰失失的”暗指情绪低落、意志消沉。
来源:《汉语叠音词词典》(王吉辉编著),南开大学出版社,2013年,ISBN 9787310047358。
“灰”既指实际颜色(如灰尘、灰烬),也隐喻“颓败”(如灰心)。
通过叠字增强程度,传递“失去光彩/活力”的持续性状态,常见于北方方言及文学作品。
来源:方言研究论文《晋语形容词重叠式的语义分析》(邢向东,《语言研究》2002年第3期)。
作家老舍在《骆驼祥子》中描写祥子遭遇打击后的状态:
“他的脸灰失失的,眼睛没了光,像蒙了一层土。”
此例既表现面色黯淡,又暗喻人生希望的丧失,体现词汇的双重表意功能。
来源:老舍《骆驼祥子》,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
场景 | 例句 | 含义侧重 |
---|---|---|
描述物体外观 | 这堵墙多年未修,灰失失的。 | 颜色陈旧、无光泽 |
形容精神状态 | 他失业后整天灰失失的。 | 情绪低落、缺乏朝气 |
描写自然环境 | 雾霾天的城市灰失失一片。 | 光线昏暗、视野模糊 |
来源:《同义词词林》(梅家驹等编),上海辞书出版社,1996年,ISBN 9787532604925。
“灰失失”是一个融合视觉与心理描写的方言形容词,通过叠词强化“灰暗无光”与“失落萎靡”的意象,生动体现汉语的具象化表达传统。
“灰失失”是一个汉语形容词,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表示悻然、失望的状态,多用于描述人因受挫或不如意而表现出的低落情绪。
二、注音与词性
三、出处与例句
该词多见于作家柳青的作品,如《创业史》:
四、使用特点
五、相关词汇
如需进一步了解该词在方言或现代汉语中的使用差异,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文学作品中的实际案例。
阿月浑子百务逋蛮不夜侯裁员巉崄诚正邨居寸铁在手邸将定亲笃禄多伦多大学独造放包袱凡士趺足趺坐给面子攻歼錧鎋行走如飞耗磨辰涣漫秽菜见红俭约金安举燧看门克荷控阨枯吟连心路远迢迢命词民俗蜺帱破愁前此牵联清第芹舍七夕曲业软钉子伤官勺口师心自是守门使睡生梦死鹈峯体能推嬗萧憀小闲消炎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