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冰冸 ”。1.冰冻融解。 晋 左思 《蜀都赋》:“晨鳬旦至,候鴈衔芦。木落南翔,冰泮北徂。” 北魏 崔鸿 《十六国春秋·后赵·石勒》:“ 勒 统步骑四万赴 金墉 ,济自 大碣 。先是流澌风猛,军至冰泮,清和。济毕,流澌大至。 勒 以为神灵之助,命曰 灵昌津 。” 唐 孟浩然 《自浔阳泛舟经明海作》诗:“遥怜上林雁,冰泮已回翔。”
(2).冰融的时期,指农历仲春二月。语出《诗·邶风·匏有苦叶》:“士如归妻,迨冰未泮。”《荀子·大略》:“霜降逆女,冰泮杀止。”《孔子家语·本命解》:“冰泮而农桑起,婚礼而杀於此。” 明 谢谠 《四喜记·大宋毕姻》:“天结良缘,花凝瑞靄,佳期正当冰泮。”
(3).比喻涣散、消失。 汉 陈琳 《檄吴将校部曲文》:“太尉帅师,甫下 滎阳 ,则七国之军,瓦解冰冸。” 唐 温大雅 《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二:“四海波振而冰泮,五岳尘飞而土崩。踞积薪以待然,钳聚口而寄坐。” 鲁迅 《坟·人之历史》:“ 黑氏 著书至多,輒明斯旨,且立种族发生学,使与个体发生学并,远稽人类由来,及其曼衍之跡,羣疑冰泮,大閟犁然。”
(4).比喻险境。《后汉书·黄琼传》:“ 光武 以圣武天挺,继统兴业,创基冰泮之上,立足枳棘之林。”
"冰泮"是一个古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含义:
本义:冰冻消融;冰融化
引申义:比喻危险、祸患、困境等消除或渡过
比喻事物消散或破裂
总结来说,“冰泮”的核心意象是“冰的融化”,并由此引申出“危险消除”和“事物消散/破裂”两个主要的比喻义。 它是一个典型的书面语词汇,常见于古代诗文和典籍中。
“冰泮”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bīng pàn,具有多层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字面意义
指冰开始融解或完全融化,常见于描述春季冰雪消融的自然现象。例如:“河面上的冰泮,标志着寒冬结束”。
时间指代
特指农历仲春二月(即春季中期),源自《诗经·邶风·匏有苦叶》中“士如归妻,迨冰未泮”的记载,表示此时冰融,适宜婚嫁和农事。
比喻涣散或消失
如“瓦解冰泮”,形容事物如冰融化般迅速消散。例如汉代陈琳的檄文中用“七国之军,瓦解冰泮”形容军队溃败。
象征险境
可指代危险处境,类似“如履薄冰”。例如鲁迅在《人之历史》中用“羣疑冰泮”比喻疑惑消散、危机解除。
古代文献中常以“冰泮”营造意境:
“冰泮”既可写实(冰雪融化、时间节点),也可虚指(消散、危机),兼具自然与人文意蕴。如需更完整的古籍例句,可参考《诗经》《荀子》等文献。
傲吏百拙贝字惨目阐蛙骋骏池观彫轸抵排都料匠敦敦笃顽泛指菲林封翁伏藏膏车秣马格敕供不应求关于政治体制改革问题过梁鼓盘合时宜宏琏荒服将命节符金室九莲灯愧艴滥污老之将至乐情理生栗温梅额面计黏度暖霁挈家青暝穷苗苦根秋扇取将山吟泽唱设纚蜃窗识穿失墒豕视誓书铁券受经搜贤炭画王李王载相形见绌霞片新丰客心腹之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