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请缨的意思、请缨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请缨的解释

[volunteer for the army;submit a request for a military assignment] 请求交给杀敌任务;自请从军报国

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汉书·终军传》

详细解释

《汉书·终军传》载:“ 南越 与 汉 和亲,乃遣 军 使 南越 ,説其王,欲令入朝,比内诸侯。 军 自请:‘愿受长缨,必羈 南越王 而致之闕下。’”后以“请缨”指自告奋勇请求杀敌。 唐 王勃 《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无路请缨,等 终军 之弱冠;有怀投笔,爱 宗慤 之长风。” 明 何景明 《武昌闻边报》诗:“先帝恩深能养士,请缨谁为繫 楼兰 。” ********* 《盛夏闲居读唐宋以来各家诗仿渔洋例成诗·陆剑南》:“慷慨淋漓 老学庵 ,请缨无路只清谈。”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请缨”的汉语词典释义

“请缨”是一个具有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的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主动请求承担任务或责任,尤指在危难之际挺身而出。以下从词源、现代释义、用法等角度展开说明:

  1. 词源与典故

    “请缨”最早见于《汉书·终军传》。据载,汉代青年终军主动向汉武帝请命,欲以长缨(长绳)缚南越王而归,表达为国效力的决心。成语“终军请缨”即源于此,后泛指主动担当重任的行为。

  2. 现代汉语释义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请缨”释义为“主动请求给予杀敌或完成艰巨任务的机会”,强调自愿性与使命感。例如:“疫情暴发后,医护人员纷纷请缨奔赴前线。”

  3. 语义扩展与同义词

    现代用法中,“请缨”不限于军事场景,可泛指主动承担工作或挑战,如“志愿者请缨参与社区服务”。其近义词包括“自荐”“挺身而出”,反义词则为“推诿”“退缩”。

  4. 权威引用与文学应用

    • 《汉语大词典》指出,“请缨”体现了“忠勇与担当精神”,常用于褒扬个人或集体的奉献行为。
    • 古典文学中,王勃《滕王阁序》名句“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进一步强化了该词的文化意蕴。
  5. 语法与搭配

    “请缨”为动宾结构,常作谓语,多与“主动”“毅然”等副词搭配,例如:“他主动请缨负责项目攻坚”。

网络扩展解释

“请缨”是一个源自历史典故的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既有传承又有扩展。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词源与典故

本义:
“请缨”最早出自《汉书·终军传》。汉武帝时,终军自请出使南越,称“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意为用一根长绳将南越王绑至朝廷。这里的“缨”指绳索,后引申为主动请求承担重任,尤指军事任务。

二、核心含义

  1. 主动担当
    指自告奋勇请求承担某项任务,常见于报效国家或完成重要使命的场景。例如唐代王勃《滕王阁序》中“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即表达壮志未酬的遗憾。

  2. 文学意象
    在古典诗词中,“请缨”常象征建功立业的豪情,如祖咏的“论功还欲请长缨”,体现诗人渴望上阵杀敌的决心。

三、现代用法

广义扩展:
现代语境中,“请缨”不仅限于军事领域,还可用于职场、生活等场景,表示主动申请参与某项工作或解决难题。例如:“他主动请缨负责项目攻坚”。

四、相关辨析

五、示例用法

“请缨”既承载了历史典故的文化内涵,又在现代语言中演变为积极担当的代名词。

别人正在浏览...

敝肠蔽晦鼻斲逋米不斵册子吊服低谷范金封赏釭烛高巍根牟构画号纸弘赡戽鱼嘉称疆顿角抿孑轮今有术既旬稽壅看产口啍联想礼拜天躐官灵丝六犯清音芒芒痝痝眉头目断闹嚷嚷泼货破玩意儿乾蛋墙隅千思万想挈家起疴拳拳在念人强马壮涩辞上紧识别饰好寿祉梳弄恕实缩衣节食通贡腽肭脐危骇微徐下达显弄笑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