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漕船的意思、漕船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漕船的解释

用于漕运的船只。《新唐书·张万福传》:“ 万福 因驰至 涡口 ,驻马于岸,悉发漕船相衘进,贼兵倚岸熟视不敢动。” 清 方苞 《送左未生南归序》:“ 未生 自 燕 南附漕船东下,至 淮阴 ,始知《南山集》祸作。”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一章第二节:“ 北宋 建都 东京 ,依靠东南漕运,漕船是不可缺少的运输工具。”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漕船是中国古代漕运体系中用于运输粮食、物资的专用船舶。从汉语词典释义及历史文献记载来看,其核心特征可归纳为以下五方面:

一、定义与功能 漕船特指官府组织的水运船只,主要承担将江南等产粮区的税粮经大运河运往京城的任务。《汉语大词典》明确将其定义为“旧时运送官粮的船只”,其运输对象以粮食为主,兼运食盐、布匹等战略物资。

二、历史沿革 据《中国历史大辞典》记载,漕船制度可追溯至秦汉时期,唐宋时期形成规模体系,明清两代因漕运鼎盛而发展至高峰。元代开通京杭大运河后,漕船年运输量可达400万石以上。

三、形制特征 典型漕船具有平底、方头、宽舱的构造特点,长度约10-30丈(约30-90米),载重量在500-1000石之间。船体多选用杉木、松木等耐腐木材,设有多道水密隔舱提升安全性。

四、管理规范 明清时期实行严密的“漕船则例”,规定每船标配9-10名船工,配备官印封条制度。漕船需悬挂黄旗标明所属卫所,如清代漕船船尾需漆写“浙江嘉兴卫”等隶属信息。

五、文化衍生 漕船运营催生出特有的“漕帮文化”,形成“漕规”“漕谚”等行业术语。其运输活动在《清明上河图》等古代艺术作品中有直观展现,相关术语“漕转”“漕费”仍存于现代汉语词汇体系。

网络扩展解释

漕船(cáo chuán)是古代用于漕运的专用船只,主要承担粮食等物资的水路运输任务。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定义
    漕船指通过水道运输官粮的船舶。其名称中的"漕"字本义为水道运粮,《说文解字》注:"漕,水转谷也",作动词时特指通过运河进行的官方粮食运输。

  2. 历史功能
    自唐宋起成为国家经济命脉,如北宋建都东京(今开封)时,东南地区的漕船每年运输粮食达数百万石,维系京城供给。《新唐书》记载漕船在军事运输中的重要作用,军队常派兵护送漕船队。

  3. 结构特征
    漕船具有平底、宽舱的设计特点,适应运河浅水航行,载重量可达数百石。清代方苞在文集中描述过漕船的具体航行路线。

  4. 文化引申
    在成语中被引申为组织协调运作的象征,如"漕船相衔"比喻事物有序衔接。但此属文学化引申,并非本义。

该词条解释综合了《中国通史》《新唐书》等史料记载,以及文字学考据,完整呈现了漕船作为古代重要运输工具的历史定位。如需查看更多古籍原文例证,可参考汉典网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百虫仓柏树洞白叟黄童白着碧露裁兵成员垂直平分线大纲弹弓大韵动用度荒繁路凤毛济美锋轺覆救夫主高谟瓜润古邈过语互讹骄戾惊惶浸想钧轴刻暴刳形去皮来歆浪汗兰质熏心泪人凉月镰利梨盖理过其辞漉酒巾棉袍子牛山泪抛尸蓬茸迁风移俗起解清器秦桥穷贱日冕容民僧陀摄念释闷首从松脱蹚家痌癏在抱万端晚笑无宰宵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