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器与车。器,指银瓮丹甑之类;车,指山车垂钩之类。古代认为是盛世出现的祥瑞之物。《礼记·礼运》:“天降膏露,地出醴泉,山出器车。” 郑玄 注:“器谓若银瓮丹甑也。” 孔颖达 疏:“按《礼纬斗威仪》云:‘其政太平,山车垂钩。’注云:‘山车,自然之车;垂钩,不揉治而自圆曲。’” 汉 班固 《白6*虎通·封禅》:“德至山陵,则景云出,芝实茂,陵出异丹,阜出萐莆,山出器车,泽出神鼎。” 南朝 齐 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天瑞降,地符升,泽马来,器车出。”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器车汉语 快速查询。
“器车”是古代文献中象征祥瑞的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器车”由“器”与“车”组成:
古代认为“器车”是盛世出现的吉兆,常与“天降膏露”“地出醴泉”等祥瑞并列,体现政通人和、自然和谐。如《礼记·礼运》记载:“山出器车”,郑玄注:“器谓若银瓮丹甑”,孔颖达进一步解释山车为“自然之车,不揉治而自圆曲”。
现代语境中,“器车”一词极少使用,但在研究古代礼制、祥瑞文化时仍有参考价值。需注意与当代“车辆器具”等字面组合区分。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查阅《礼记》原文或汉代谶纬文献《礼纬斗威仪》等古籍。
《器车》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指用来运输重物的车辆。这个词可以拆分成两个部首,分别是“车”和“器”。它的笔画数是八画。
《器车》一词最早见于《汉书·律历志上》。在古代,人们为了便于搬运重物,发明了各种各样的车辆,器车就是其中一种。在古代中国,运输工具主要以马车和人力车为主,这些车辆被称为器车。
《器车》的繁体字为「器車」,字形上使用了「車」的繁体形式。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中,「器车」这个词的字形和现代略有不同。其中,“车”的上方有一个二点水,表示车辆底部的轮子,而“器”则没有变化。
1. 这辆器车可承受很重的货物。
2. 古代的器车运输效率很低。
1. 组词:运输车辆、农具车、载重车。
2. 近义词:车辆、运输工具。
3. 反义词:轻便车、自行车。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