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测时的仪器。《新唐书·历志三上》:“轨与晷名舛而义合,其差则水漏之所从也。总名曰轨漏。”《新五代史·司天考一》:“测 岳臺 之中晷,以辨二至之日夜,则轨漏实矣。”
轨漏是古代汉语中用于天文观测与时间计量的复合仪器,其名称由“轨”与“漏”两部分构成,具体含义如下:
一、基本释义
“轨”通“晷”,指代圭表,即通过日影测定节气的仪器;“漏”指漏刻,是以水滴流动计时的装置。二者结合后,“轨漏”既包含对天体运行的观测,也涵盖对时间单位的划分,是古代历法制定与时间管理的重要工具。《汉语大词典》指出其“以圭表测日影,以漏刻定时刻”的核心功能。
二、词源与结构分析
三、历史应用实例
汉代《史记·历书》载“盖黄帝考定星历,建立五行,起消息,正闰馀”,其中“考定星历”即包含轨漏技术的应用。唐代贾公彦疏解《周礼》时,明确将“轨漏”与圭表、刻漏制度关联,说明其作为国家历法基础的权威性。
“轨漏”一词有两种不同含义,需根据具体语境区分:
一、成语含义(guǐ lòu)
指事物的瑕疵或不完美,比喻存在缺陷。
二、古代测时仪器(guǐ lòu)
指结合日晷(观测日影)和水漏(计时装置)的计时工具。
编菅麤易悼词大晴天大型抵兑断金二盖额征风承風鴉浮彩扶牀腐女各肉儿各疼公涂够得着篝衣呱唧果谲寒林合鬟红晕虎侯昏暮江南金燕郡志课试烂漫羸乏灵翰卵覆鸟飞瞢暗妙书破哑桥桁求觅如斯三泉设端十败市闾石柟霜穗枢揆岁不我与速客探元塔器天人合一王尔王国维婉娜五色羽香箧相忍为国香山居士歇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