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官鲊的意思、官鲊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官鲊的解释

《晋书·列女传·陶侃母湛氏》:“ 侃 少为 寻阳 县吏,尝监鱼梁,以一坩鮓遗母。 湛氏 封鮓及书,责 侃 曰:‘尔为吏,以官物遗我,非惟不能益吾,乃以增吾忧矣。’”后遂以“官鮓”泛指官府的食物。 清 赵翼 《观家人醃菜戏成四十韵》:“侯鯖羞挟瑟,官鮓陋邮筒。自爱枯僧未,还惭老圃躬。”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官鲊”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历史文化内涵的词汇,其核心含义与古代官方制度、饮食文化相关。根据《汉语大词典》及《辞源》释义,“官鲊”原指古代官府监制或专供的腌制鱼类食品,后引申为象征清廉自律的典故。

从词素构成看,“官”指代官府或官方机构,“鲊”为腌制鱼类的统称,最早见于《释名·释饮食》。据《晋书·列女传》记载,东晋名臣陶侃任鱼梁吏时,曾托人送“官鲊”给母亲,其母湛氏拒收并回信责备:“以官物遗我,非惟不能益吾,乃以增吾忧矣。”这一典故使“官鲊”成为廉洁自律的代名词,常见于宋代诗词,如陆游《读史》中“人间更觉平生乐,不及陶家官鲊香”即化用此典。

在语言学发展过程中,“官鲊”的词义发生隐喻扩展。明代《五杂俎》等文献中,该词被用于批评官员假公济私的行为,如“借官鲊之名,行私馈之实”。现代汉语中虽已不常用此词,但在研究古代廉政文化时仍具重要参考价值。

网络扩展解释

“官鲊”是一个源自历史典故的汉语词汇,其含义与古代官员廉洁自律的品德相关,具体解释如下:

1. 词义来源与典故
该词出自《晋书·列女传·陶侃母湛氏》的记载:东晋名臣陶侃年轻时担任寻阳县吏,曾将官府鱼梁(捕鱼设施)中的一罐腌鱼(鲊)送给母亲。其母湛氏收到后,不仅退回腌鱼,还写信责备陶侃:“你身为官吏,用公物赠我,这非但不能让我受益,反而增添我的忧虑!”。这一典故成为古代廉政教育的典范,“官鲊”因此代指官府的食物或公物。

2. 引申含义
随着文化演变,“官鲊”逐渐泛指官府所有或与公务相关的物品,并衍生出“公私分明”“廉洁自律”的象征意义。例如清代赵翼在诗中用“官鮓陋邮筒”暗讽官场馈赠风气。

3. 现代使用场景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非常罕见,主要出现在历史文献研究或古文赏析中,用以强调传统廉政思想或引喻公私界限。使用时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文化内涵。

官鲊的核心意义是通过历史事件传递清廉价值观,其字面指代官府食物,深层则承载道德训诫功能。

别人正在浏览...

案纪百痒鞭罚壁听毕足逋残残灭春酲赐光祷祈柢藴对脉耳生方舸放乖泼废痼風品焚鱼负乱襆囊腹鳍干管黑沙地狱恒典昏胀简编蹇蹷瀸汙交参解构计挍井管拘墟矜露蠲除孔昊孔林括搭敛手屏足缭曲隶韵乱失轮厂禄钱南禅寺排儿皮具三疾山表试茗四等四体不勤送卷头王正危害五车腹笥五凫五畤谢恩胁陵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