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泪竹的意思、泪竹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泪竹的解释

即斑竹。 唐 郎士元 《送李敖湖南书记》诗:“入 楚 岂忘看泪竹,泊舟应自爱江枫。” 唐 吴融 《春晚书怀》诗:“ 嫦娥 断影霜轮冷,帝子无踪泪竹繁。” 清 孙枝蔚 《寿张康侯母晏太夫人》诗之三:“泪竹斑多徵节操,灵雏年小擅文章。” 清 感惺 《游侠传·侠踪》:“ 九嶷山 ,王气死,泪竹红斑。”参见“ 斑竹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泪竹,又称"斑竹""湘妃竹",是汉语中兼具植物学特征与神话典故的特殊词汇。据《汉语大词典》记载,该词源于中国古代传说:舜帝南巡崩于苍梧,其妃娥皇、女英追至湘江,泪洒竹枝形成斑点,故得名。唐代刘禹锡《泰娘歌》"如何将此千行泪,更洒湘江斑竹枝"即用此典。

从植物学角度,元代李衎《竹谱详录》详述其"秆具紫褐色斑块与斑点",属禾本科竹亚科刚竹属的变种,主要分布于湖南九嶷山等地。在文化象征体系中,泪竹承载着三重意象:其一为忠贞爱情的具象化符号,其二作离愁别绪的经典文学意象,其三乃孝道精神的历史物证。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清代《湘妃竹图》便以"绛珠仙草"暗喻泪竹的文化意蕴。

该词汇在现代汉语中仍具生命力,《现代汉语词典》将其列为"承载中华文化基因的关键词",常见于诗词创作、工艺美术等领域,如湖南岳阳市洞庭湖景区立有"泪竹碑"作为文化遗产标识。

网络扩展解释

“泪竹”是一个具有文学意象的词语,其含义可从以下两个层面解析:

一、本义:斑竹的别名

“泪竹”即斑竹,是竹子的一个品种,因竹竿上有紫褐色斑点而得名。这种斑点的形成源于古代传说:舜帝南巡去世后,他的两位妃子娥皇、女英在湘江边哭泣,泪水洒在竹子上形成斑点,故称“泪竹”或“湘妃竹”。

二、文学中的比喻延伸

在诗词中,“泪竹”常被用作悲伤意象的载体:

  1. 以竹斑喻泪痕:如唐代郎士元《送李敖湖南书记》中“入楚岂忘看泪竹”,借竹斑暗示离别之泪。
  2. 渲染哀婉氛围:清代孙枝蔚《寿张康侯母晏太夫人》用“泪竹斑多徵节操”,通过竹斑的密集暗喻人物经历的风霜与坚贞。

使用场景

多用于古典文学或抒情语境,如描写历史典故(如娥皇女英故事)、表达哀思或赞颂人物品格等。现代日常语言中较少直接使用,但“斑竹”仍是常见植物名称。

别人正在浏览...

安魂曲半月刊北泉蚕丛路彻头春贷出缺从飨得道肥登堂点宝洞泻妒忌督邮反唇相讥蜂迷蝶恋高墙怪不到痼疾还味寒症毫不坏死火体僵踞降送僵滞监护寄拜结庐金芙蓉继念尽实禁抑酒债觉寝康平爌炾狼奔鼠窜联合会六币毛脚女婿面阔面如死灰穷工极变柔淑梢长身操井臼升霞署记琐虫贪墨滔瀁完富腕骨伟绝危臬瓮牖绳枢侠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