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雷轰荐福碑的意思、雷轰荐福碑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雷轰荐福碑的解释

宋 惠洪 《冷斋夜话》卷二载, 范文正公 ( 仲淹 )镇 鄱阳 时,有书生上诗甚工,并自言平生未尝饱,天下寒饿无出我右者。时盛行 欧阳率更 字,其所写荐福碑墨本值千钱。 文正 准备为之拓印一千本,使售于京师。纸墨已具,一夕雷击碎其碑。后用“雷轰荐福碑”作为命途多舛,所至失意的典故。 宋 苏轼 《穷措大》诗:“一夕雷轰荐福碑。” 元 张可久 《卖花声·客况》曲:“十年落魄江滨客,几度雷轰荐福碑。”《古今小说·裴晋公义还原配》:“运去雷轰荐福碑,时来风送 滕王阁 。”

网络扩展解释

“雷轰荐福碑”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个象征命运坎坷的典故,其含义和背景如下:

一、典故出处

  1. 故事来源
    出自宋代惠洪《冷斋夜话》:范仲淹在饶州(今江西鄱阳)为官时,遇一贫困书生献诗。范仲淹见其才华,打算将欧阳询(唐代书法家,曾任“太子率更令”,故称“欧阳率更”)所书的荐福寺碑文拓印千份,让书生售卖以解困。然而,碑石在拓印前夜被雷击碎,书生因此失去翻身机会。

二、核心含义

  1. 象征意义
    该典故被用来比喻时运不济、命途多舛,尤其指读书人遭遇意外打击或怀才不遇。如《警世通言》中诗句:“时来风送滕王阁,运去雷轰荐福碑”,以对比“好运时事事顺遂,厄运时祸不单行”。

三、文学应用

  1. 诗词与戏曲中的引用
    • 元代张可久在散曲中写道:“十年落魄江滨客,几度雷轰荐福碑”,借以表达自身坎坷经历。
    • 苏轼诗句“一夕雷轰荐福碑”也化用此典,强化了其文化影响力。

四、相关背景

  1. 荐福碑与欧阳询
    荐福寺位于鄱阳荐福山(今鄱阳一中内),碑文由欧阳询书写,因书法精湛,拓本价值千金。原碑已毁于雷击,现存碑为后世重刻。

  2. 文化演变
    典故从最初的“命运无常”逐渐衍生出对人生际遇的感慨,成为元曲、明清小说中常见的意象,如《迷青琐倩女离魂》中用“雷轰荐福碑”诅咒负心人。


这一典故通过具体的历史故事,将个人命运与不可控的外界因素结合,深刻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人生际遇的无奈与自嘲。

网络扩展解释二

《雷轰荐福碑》的意思

《雷轰荐福碑》是一个成语,一般用来形容某个事件、行动或言论非常突出,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和重要性。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像雷轰一样声震天际,像福碑一样具有祝福之意,象征着某个事件或行动对人们产生积极的影响。

拆分部首和笔画

《雷轰荐福碑》这个成语可以拆分成3个部首和21个笔画。

具体的拆分如下:

来源

《雷轰荐福碑》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明代地方志《申遗岁时纪质疑轶》中,原文为“大宛公叫韩军人事:人人只曾疑嵩山神震,雷轰荐福碑中可见者;后来方信之。拟往正都革心费褫盗之气。”

繁体与古时候汉字写法

《雷轰荐福碑》这个成语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与简体字基本相同。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可能存在一些差异。

例句

他的演讲像雷轰荐福碑一样,给在场的观众带来了巨大的震撼和启发。

组词

雷声轰鸣、荐书、福气、福石、碑文

近义词

影响深远、声势浩大、卓见效果

反义词

微不足道、无关紧要、无声无息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