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蓝缕的意思、蓝缕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蓝缕的解释

[worn-out dress; ragged; shabby] 破衣裳

详细解释

(1).破旧的衣服。亦形容衣服破旧。蓝,通“ 襤 ”。《左传·宣公十二年》:“篳路蓝缕,以启山林。” 杜预 注:“篳路,柴车。蓝缕,敝衣。” 唐 杜甫 《山寺》诗:“山僧衣蓝缕,告诉栋梁摧。”《水浒传》第六二回:“尚有一里多路,只见一人头巾破碎,衣裳蓝缕,看着 卢俊义 纳头便拜。” 康有为 《请禁妇女裹足札》:“吾 中国 蓬蓽比户,蓝缕相望,加復鸦片重缠,乞丐接道,外人拍影传笑,讥为野蛮久矣。”

(2).亦作“ 蓝罗 ”。比喻学识浅陋。《新唐书·选举志下》:“凡试判登科谓之‘入等’,甚拙者谓之‘蓝缕’。” 唐 刘肃 《大唐新语·厘革》:“国初因 隋 制,以吏部典选……其后官员不克,选人益众,乃徵僻书隐义以试之,唯惧选人之能知也。遒丽者号为‘高等’,拙弱者号为‘蓝罗’。”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蓝缕”在现代汉语规范中应写作“褴褛”,是形容衣物破旧、不完整的叠韵联绵词。根据《汉语大词典》及《现代汉语词典》的释义,该词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核心释义

“褴褛”读作lán lǚ,表示衣服因长期磨损或贫困而呈现的残破状态。例如《左传·宣公十二年》记载“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此处“蓝缕”即指驾车的破衣蔽体,突显创业艰辛。现代用法如“衣衫褴褛”,形容衣着破烂不堪。

二、词源发展

该词最早见于先秦文献,本作“蓝缕”,后字形演变为“褴褛”。据《说文解字注》,古代“蓝”指染草,“缕”为丝线,二字组合喻指布料褪色、线缕散乱的穿着状态,属于汉语特有的形象构词法。

三、应用范畴

  1. 文学描写:多用于刻画贫困人物形象,如杜甫诗句“艰难奋长戟,褴褛守旧京”;
  2. 成语典故:衍生出“筚路褴褛”“褴褛筚路”等成语,强调艰苦奋斗精神;
  3. 社会观察:社会学研究中常用作贫困阶层的衣着特征描述。

四、语义关联

近义词包括“破烂”“敝旧”,反义词为“光鲜”“华美”。需注意与“槛楼”(建筑构件)的发音相似性区别。

以上解析综合参考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华书局《汉语大词典》及汉典(www.zdic.net)等权威辞书。

网络扩展解释

“蓝缕”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解释

  1. 字面含义
    “蓝缕”原指破旧的衣服,常用来形容衣衫褴褛的状态。例如《左传·宣公十二年》中的“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意为驾着柴车、穿着破衣开辟山林,形容创业艰辛。

  2. 通假关系

    • “蓝”通“褴”(lán),指破旧衣物;
    • “缕”通“褛”(lǚ),表示衣服的残破。
      因此,“蓝缕”与“褴褛”为同义词,均指衣物破烂。

二、引申意义

  1. 象征创业艰辛
    在成语“筚路蓝缕”中,它被引申为形容开拓事业的艰难,强调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困苦。例如:“新中国的建设者们筚路蓝缕,开创了工业新时代”。

  2. 其他用法
    唐代文献中,“蓝缕”偶被比喻为“学识浅陋”(如《新唐书》),但此用法较为罕见。


三、使用场景


四、注意事项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左传》《新唐书》等古籍或权威词典(如、4、9)。

别人正在浏览...

安检按乐拜疏邦符饼师炽盛辍赠赐沐倒拔大肆宣传地质罗盘二会子藩蔽废然風從響應风斤風鳥愤懑刚悻藁书过誉股掌合匏缓和互爽迦箅香径径寄宿生开花帐睽合蜡灯泪干肠断凉热芦藩萝卜逻巡纳马俳儿清斋轻舟穷饮日昳弱房讪嗽烧铄申束折易十八侯时出识空便失统水道俗议铁舌乌裘宵烽笑剧小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