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罍觚的意思、罍觚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罍觚的解释

泛指酒器。 明 方孝孺 《蜀王殿下赐行厨酒膳奉谢》诗:“招致朋僚洗罍觚,共饮相欢同赐酺。”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罍觚是古代中国两种重要的青铜酒器名称,常并称以指代礼制中的饮酒器具体系,具体释义如下:


一、单字本义

  1. 罍(léi)

    • 本义:大型盛酒或贮酒器。《说文解字》释:“罍,酒尊也。”其形制多为敛口、圆腹、圈足,肩部常饰双耳,腹部有鼻钮,盛行于商周时期。
    • 功能:用于祭祀或宴飨时盛放玄酒(清水)或醴酒,体现“尚质”的礼制思想。
  2. 觚(gū)

    • 本义:饮酒器。《仪礼·特性馈食礼》郑玄注:“觚,爵名。”其形细长,口部与底部呈喇叭状,腰部内收,棱角分明,多饰饕餮纹。
    • 功能:属“五爵”(爵、觚、觯、角、斝)之一,用于典礼中献酢酬饮,象征身份等级。

二、合称的文化内涵

“罍觚”并称时,泛指礼制中的酒器系统,具有双重象征:


三、考古与文献佐证

  1. 形制特征

    • 罍: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妇好青铜罍”(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肩部铸有蟠龙纹,印证《诗经》“我姑酌彼金罍”的记载。
    • 觚:上海博物馆藏商代“黄觚”,腰身四面饰蕉叶纹,符合《考工记》“梓人为饮器,觚三升”的形制描述。
  2. 礼制功能

    《周礼·春官·司尊彝》明确记载祭祀时“醴齐用罍,盎齐用觚”,二者按酒类差异分工使用,凸显礼制的精细化。


四、引申与文学意象

后世文学常以“罍觚”代指宴饮或怀古:


参考资料来源:

  1. 汉典“罍”字释义(www.zdic.net
  2. 《中国青铜器综论》(朱凤瀚,上海古籍出版社)
  3. 《周礼注疏》(郑玄注,中华书局点校本)
  4. 《论语集释》(程树德,中华书局)

网络扩展解释

“罍”与“觚”均为中国古代青铜酒器,但两者在形制、用途和文化内涵上有显著区别:

一、罍(音léi)

  1. 定义与用途
    罍是商周时期的大型盛酒或盛水器,兼具礼器功能。《诗经·卷耳》中“我姑酌彼金罍”即指青铜罍用于盛酒。此外,《仪礼》记载罍也可用于盛水,祭祀时配合“枓”(舀水工具)使用。

  2. 形制特征

    • 造型:分方形与圆形两类。方形罍多见于商代,宽肩、两耳、有盖;圆形罍流行于商末至西周,大腹、圈足、双耳衔环,腹部常设穿系鼻钮。
    • 纹饰:早期多为繁缛的夔龙纹、窃曲纹等,战国时期趋于简洁,如安徽寿县出土的战国兽耳罍,饰羽纹或云纹,风格清新。
  3. 历史演变
    罍盛行于商末至西周,战国时期仍有存世(如安徽楚王墓出土实物),但数量稀少,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


二、觚(音gū)

  1. 定义与用途
    觚是商周时期常见的饮酒器,属礼器组合之一,用于祭祀或宴饮。《说文解字》释其形“乡饮酒之爵也”,可见与爵、斝等配套使用。

  2. 形制特征

    • 造型:细长身,喇叭形口,高圈足,腰部纤细,整体修长优雅。
    • 纹饰:多饰蕉叶纹、兽面纹等,纹样繁复庄重,体现礼制要求。
  3. 文化意义
    觚盛行于商代至西周早期,后随礼制简化逐渐衰落。其形制演变反映了青铜器从宗教性向实用性的转变。


三、二者对比

特征
功能 盛酒、水(大型容器) 饮酒(小型器具)
流行时期 商末至战国 商至西周早期
形制 宽肩/大腹,带耳环,多鼻钮 细腰高足,无耳
纹饰风格 早期繁缛,战国趋简 繁复,多兽面纹

参考来源:以上内容综合自青铜器考古研究及文献记载。

别人正在浏览...

百泉不竞蔀落衣超前筹拨貙獌达灵诞漶道曹砥砺滴零搭拉伐功矜能奋戈凤团公权灌畅含识黄带子豗呶火耕水耨胡整骄陵冏牧鵕鸟峻峗龙攒寠乏冒称门闩明茎草悯恤默然无语盘顶盘乐牵车拑口谯偯杞人之忧弃俗狨韀入院桑榆晩景赏弄身穷神桃神团蛇市时珍实致司命死头讼状文牍卧榻之侧无骨污乱虾魁香红相形失色纤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