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罍觚的意思、罍觚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罍觚的解释

泛指酒器。 明 方孝孺 《蜀王殿下赐行厨酒膳奉谢》诗:“招致朋僚洗罍觚,共饮相欢同赐酺。”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罍”与“觚”均为中国古代青铜酒器,但两者在形制、用途和文化内涵上有显著区别:

一、罍(音léi)

  1. 定义与用途
    罍是商周时期的大型盛酒或盛水器,兼具礼器功能。《诗经·卷耳》中“我姑酌彼金罍”即指青铜罍用于盛酒。此外,《仪礼》记载罍也可用于盛水,祭祀时配合“枓”(舀水工具)使用。

  2. 形制特征

    • 造型:分方形与圆形两类。方形罍多见于商代,宽肩、两耳、有盖;圆形罍流行于商末至西周,大腹、圈足、双耳衔环,腹部常设穿系鼻钮。
    • 纹饰:早期多为繁缛的夔龙纹、窃曲纹等,战国时期趋于简洁,如安徽寿县出土的战国兽耳罍,饰羽纹或云纹,风格清新。
  3. 历史演变
    罍盛行于商末至西周,战国时期仍有存世(如安徽楚王墓出土实物),但数量稀少,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


二、觚(音gū)

  1. 定义与用途
    觚是商周时期常见的饮酒器,属礼器组合之一,用于祭祀或宴饮。《说文解字》释其形“乡饮酒之爵也”,可见与爵、斝等配套使用。

  2. 形制特征

    • 造型:细长身,喇叭形口,高圈足,腰部纤细,整体修长优雅。
    • 纹饰:多饰蕉叶纹、兽面纹等,纹样繁复庄重,体现礼制要求。
  3. 文化意义
    觚盛行于商代至西周早期,后随礼制简化逐渐衰落。其形制演变反映了青铜器从宗教性向实用性的转变。


三、二者对比

特征
功能 盛酒、水(大型容器) 饮酒(小型器具)
流行时期 商末至战国 商至西周早期
形制 宽肩/大腹,带耳环,多鼻钮 细腰高足,无耳
纹饰风格 早期繁缛,战国趋简 繁复,多兽面纹

参考来源:以上内容综合自青铜器考古研究及文献记载。

网络扩展解释二

罍觚的意思

罍觚(lěi gū)是古代一种用来盛酒的器皿。它由两个部分组成,上面是罍(lěi)盛酒的容器,下面是觚(gū)作为支撑。

拆分部首和笔画

罍的部首是缶,它的笔画数是6;觚的部首是木,它的笔画数是5。

来源及繁体

罍觚这个名词源于古代,最早出现在《山海经》中。在繁体字中,罍觚分别写作罍、觚。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罍的写法为瓮字底下加上罒,觚的写法为木字加上勾。

例句

他端起手中的罍觚,尝了一口美酒。

组词

罍觚可以与其他词汇组合成不同的词组,例如:罍觚盛酒、罍觚玉石、罍觚雕刻等。

近义词

罍觚的近义词有觥瓮、觥觚。它们都是古代盛酒的器皿。

反义词

罍觚的反义词是酒杯,它是现代用来盛酒的小容器。

别人正在浏览...

白雪皑皑鳖石蝉嘒程门度雪驰志伊吾荡産当昔涤宫东夷妒忮尔格仿写匪流佛顶菊扶拥赋舆缸砖蜾扁讙设魂断浇铸记功忘失进出口金黄色决期开晨科网枯澁敛脯赁居刘伶酒鸾翼买庸迷岸眠宿眠轝命盗案末廷疲钝评准髚袖清耳清醴饶溢若出一辙入手三六九比势色容盛阀桃李遍天下晚莫哇笑煨罐稳産文化产业闻善相生相成西朝心浮气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