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身穷的意思、身穷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身穷的解释

(1).身处困境。 三国 魏 曹植 《王仲宣诔》:“身穷志达,居鄙行鲜。” 晋 潘岳 《杨荆州诔》:“位贬道行,身穷志逸。”

(2).旧指人不按礼义立身处事。 明 方孝孺 《题黄东谷诗后》:“人之穷有三而贫贱不与焉。心不通道德之要,谓之心穷;身不循礼义之涂,谓之身穷;口不道圣贤法度之言,谓之口穷。”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身穷是汉语中的复合词,其含义可从字义与文献用例两个层面解析:

  1. 基本释义

    “身”指人的躯体或自身,“穷”本义为“终极”,引申为困顿、匮乏。结合二者,“身穷”指物质生活窘迫或身体遭受困厄的状态。《汉语大词典》将其释为“身处困顿之境”,强调个体因客观环境导致的生存艰难。

  2. 词源与文献引证

    • 先秦典籍中,“穷”多指境遇困顿。《左传·昭公二十八年》载“身穷不忧”,指物质匮乏却保持豁达。
    • 汉代文献扩展其内涵,《汉书·司马迁传》言“身穷志达”,凸显肉体困顿与精神追求的对比,体现儒家“安贫乐道”思想。
  3. 近义辨析

    与“贫”“贱”等词不同,“身穷”更侧重客观境遇的极端性。如王力《古代汉语》指出,“穷”常与“达”对举,如《孟子》“穷则独善其身”,指仕途或生活的困顿状态。

  4. 文化内涵

    “身穷”在传统文化中具有辩证意义。袁行霈《中国古代文学史》分析,古代文人常以“身穷”反衬精神坚守,如陶渊明“环堵萧然”却“晏如也”,形成中国文学特有的“困厄美学”。

参考资料:

  1. 罗竹风《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
  2.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左传》《汉书》原文库(ctext.org)
  3. 王力《古代汉语》(中华书局)
  4. 袁行霈《中国古代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身穷”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一、基本释义

  1. 身处困境
    指个人因客观环境或际遇而陷入艰难处境,常与精神层面的“志达”形成对比。例如:

    • 三国魏·曹植《王仲宣诔》:“身穷志达,居鄙行鲜。”
    • 晋·潘岳《杨荆州诔》:“位贬道行,身穷志逸。”
  2. 不循礼义立身处事
    旧时指人行为不符合传统道德规范或礼义准则。例如:

    • 明代方孝孺提出“身穷”是“身不循礼义之涂”的表现,与“心穷”“口穷”并列为三种“穷”。

二、补充说明

若需进一步探究相关古籍用例,可参考《王仲宣诔》等文献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白兔记白阳刀辨晰比疎不白菜刀阐述产业工人斥道斥落充氧刺蹙大同煤矿吊棺耳治凤骨龙姿風霾耕敛寒蝉好女儿花诃毁覈见华竞欢君浣水忽期郊牺劫胁禁体诗进谢阃宇来而不往非礼也躐级猎彦丽迹令达六务吕公车麦麰麻婆豆腐面交迷藏米渖铙吹浅闇愆伏青蒲厹由热乎乎伤风化沈晦身体力行十夫脱岗万民伞万目睽睽飨年挦章扯句校数邪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