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峰塔的意思、雷峰塔的详细解释
雷峰塔的解释
亦作“ 雷峯塔 ”。塔名。遗址在 浙江 杭州 西湖 南 夕照山 上。 五代 吴越王 钱俶 所建,1924年倾塌。 元 方回 《三天竺道中》诗:“ 三天竺 路渐平登,高似 雷峯塔 几层。” 清 陈维崧 《满江红·寿武林徐世臣贤配邵孺人六十》词:“夜雨对眠 灵隐寺 ,春帆竞掠 雷峯塔 。” 鲁迅 有《论雷峰塔的倒掉》一文。
词语分解
- 雷的解释 雷 é 由于下雨时带异性电的两块云相接,空中闪电发出的强大的声音:雷电。雷鸣。雷动。雷雨。雷霆。雷厉风行。 军事用的 * 武器:地雷。鱼雷。布雷。扫雷。 * 。 〔雷池〕古水名,在今中国安徽省望江县。现用
专业解析
雷峰塔是汉语词汇中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内涵的专有名词,其释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字面释义与地理来源
“雷峰塔”由“雷峰”与“塔”两部分构成:
二、文化象征与传说内涵
雷峰塔因中国四大民间传说《白蛇传》广为人知。故事中,白蛇(白素贞)被法海禅师镇压于塔下,象征封建礼教对自由情感的束缚。这一典故使“雷峰塔”成为文学与民俗中的经典意象,衍生出“雷峰夕照”(西湖十景之一)、“塔倒白蛇出”等文化符号(中国社会科学院民俗研究所《中国民间文学大系》)。
三、历史变迁与实体考据
- 始建与损毁:据《咸淳临安志》载,雷峰塔为吴越国王钱俶于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为供奉佛螺髻发舍利而建,原名“皇妃塔”。明嘉靖年间遭倭寇焚毁,仅存砖砌塔芯。1924年因结构老化倒塌(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雷峰塔遗址发掘报告》)。
- 重建与保护:2002年于原址重建新塔,保留地宫遗址并复原宋代塔身形制,现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国家文物局官网公示名录)。
四、现代语义延伸
在当代语境中,“雷峰塔”既指实体建筑,亦隐喻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其名称常见于文学创作、旅游文化宣传及历史研究领域,成为杭州城市文化的重要标识(《杭州通史·文物卷》)。
权威参考资料:
- 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专有名词释义规范
- 浙江省文物局《雷峰塔重建工程纪要》官方档案
-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俗研究所《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研究》
网络扩展解释
雷峰塔是中国浙江省杭州市西湖景区南岸夕照山上的一座历史名塔,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传奇色彩。以下是其详细解析:
一、基本概况
- 地理位置:位于杭州西湖畔的夕照山(雷峰)上,是西湖十景之一“雷峰夕照”的核心景观。
- 名称由来:初名“皇妃塔”,为吴越国王钱俶因宠妃黄氏得子而建,后因塔建于雷峰山,逐渐以“雷峰塔”闻名。
二、历史沿革
- 建造时间: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为供奉佛螺髻发舍利而建。
- 历代变迁:历经南宋、明代多次修缮,清末至民国因民众迷信挖掘塔砖辟邪导致塔基受损,最终于1924年倒塌。
- 现代重建:2000年启动重建,2002年新塔落成。新塔高71.679米,为仿唐宋风格的铜制楼阁式塔,兼具历史风貌与现代技术。
三、文化意义与传说
- 《白蛇传》关联:民间传说中,白娘子(白素贞)被法海和尚镇压于雷峰塔下,其子许仕林救母的故事情节广为流传,赋予雷峰塔爱情与抗争的象征意义。
- 其他传说:包括“塔砖可辟邪”“利蚕”等民俗信仰,以及僧人赠砖、百姓挖砖等轶事,反映古代社会风俗。
四、现状与价值
- 旅游地标:现为西湖重要景点,塔内陈列文物并设观景台,可俯瞰西湖全景。
- 文化价值:既是佛教建筑遗存,也是《白蛇传》等文学艺术的原型载体,承载了杭州的历史记忆与民间文化情感。
附:其他释义
在少数语境中,“雷峰塔”也被比喻为高大的建筑(如例句“这座桥像雷峰塔”),但此用法非主流,多见于文学修辞。
若需更深入了解雷峰塔的传说细节或建筑结构,可参考权威历史文献或实地探访。
别人正在浏览...
遨游剥害逼索惭腆倡呼承训吹竹翠盘盗国打甚么不紧电极调得短榻丰亨豫大风宿水飡風雪交加丰顔分星掰两服职共性与个性冠簪孩子头践极监酒燋种金范俊艾坎子兰艾难分类隔玫瑰紫明媒正礼喃喃自语内深排虚庞庞判子炮弹辟谬钳锤乾冈钱引起樯遒迈融洽三有深泓慎静身状施报士品嗣临嗣位投冠托收问取无羊月湘川小廉曲谨小筑